自律神經失調該怎麼辦?該看神經科還是精神科?整理常見診斷及治療方式

自律神經失調是一種說不出來哪裡不舒服、有問題,但渾身上下就是不對勁,就像一隻在身上的螞蟻,找不到在哪,但時不時咬自己一口,讓人難受。 造成自律神經失調的成因,其實大多不是身體問題,而是由於心理因素,例如壓力過大、憂鬱等等所引發的不適症狀。

Heho整理包 診斷與治療

自律神經失調該看哪一科?神經科還是精神科?

通常自律神經的「失調」,並不是神經本身出現問題,而是因為生活的壓力太大,導致內分泌與大腦的神經傳導不良,建議到時精神科或身心科就診,並檢測自律神經,找出是交感神經還是副交感神經、或是兩者兼有的失調問題。但如果出現的不明症狀和肌肉、動作控管相關,則建議可以去神經內科就醫。

不過因為自律神經失調症狀五花八門,患者常常出現看遍各科也找不到答案的情況,若懷疑自己有自律神經失調,也可先到家庭醫學科做初步評估,如果初步評估覺得主要原因來自於心理因素所引起,再尋求精神科相關專科醫師的協助。

看更多:自律神經失調要看神經科,還是精神科?

自律神經失調檢查得出來嗎?

因為自律神經在身體分布的範圍很廣泛,且每個人出現的症狀都不盡相同,所以一定要先尋求專業醫師診斷,排除其他疾病可能性,再進一步做自律神經檢查。檢查時,通常是採用非入侵性的儀器,從紀錄特定動作造成的自律神經生理變化,如:血壓、心跳或呼吸等等,確認是否有出現異常情況,以下為常見自律神經檢查種類:

  • 皮膚交感反應測定(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 SSR):利用輕微電極刺激手腕肌腱週邊的神經,紀錄皮膚交感神經的反應情形。
  • 心律變異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是目前最常檢測自律神經最常的方法,透過心電圖檢測心臟跳動的變異性,來觀察自律神經的活性,進而分析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的平衡狀態。
  • 傾斜床測試(Tilt table test):傾斜床檢查目前是診斷自主神經協調不平衡造成暈厥的標準檢查。將身體由平躺到直立狀態,並持續監測血壓及心跳,觀察是否有症狀產生再由電腦分析各生理參數變化,進而做出評估與診斷。

此外,還有其他檢查包括排汗測試、呼吸測試、實驗室檢測(血液檢查)和心臟檢查(心電圖)等,醫師也有可能進行其他檢查以確定是否為其他疾病引起的自律神經失調。

自律神經失調檢查得出來嗎?

自律神經失調可以透過哪些方法治療?

第一步:找到壓力來源

自律神經失調與壓力有很大的關聯性,因此在治療上不只是要解決生理的症狀,心理也是非常重要的關鍵因素,先找到壓力來源再逐漸進行排除,才能有效從病根解決問題。

第二步:配合專業治療

  1. 藥物治療:若需要進一步的症狀控制,醫師則會先採與藥物治療,先解除急性症狀,常使用的藥物為幫助平衡神經元的抗憂鬱劑、抑制中樞神經有助於入睡的安眠藥、及舒緩症狀發作不適感的鎮靜劑等。
  2. 心理治療:若是找不到引發自律神經失調的心理原因,或不知道該如何解決心因性造成的問題,可以尋求心理諮商的專業協助。
  3. 生理回饋治療(Biofeedback:利用儀器測量生理反應的指數,透過這些指數,去做基本的、自己對生理指標的「覺察」,進而了解自己的目前的身心狀態,過程需要搭配與臨床心理師的有效引導分析。

第三步:恢復健康生活作息,適當調解壓力

從作息、飲食、運動多管齊下,才能有效維持自律神經的平衡,避開容易造成自律神經失調的危險因子,建立正確的生活習慣,才是未來能維持健康的關鍵,常見的方式包括:

  1. 保持良好的作息與生活習慣:規律的生活作可以維持生理時鐘的正常運作,而維持均衡飲食,避免攝取過量咖啡因與飲酒過量,都是確保自律神經穩定運作的必要做法。
  2. 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依個人的狀況選擇適合的運動,維持一週3次,每次至少30分鐘,規律運動可以增進腦細胞的穩定性,同時還可以增加抗壓力。
  3. 培養紓壓方式與放鬆技巧:找尋合適的紓壓管道,適時的紓發壓力,以防止壓力累積過多,造成身心狀況失控,而簡單的放鬆技巧有助於即時紓壓,例如腹式呼吸法、冥想與肌肉放鬆法,有助於穩定自主神經的功能。
  4. 食物紓壓法:營養不均衡也是惡化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之一。因為食慾不振,往往就會簡單吃,但消除疲勞、恢復體力,還是要充分攝取蛋白質。或是多吃一些快樂食物,也可以幫助穩定情緒和放鬆緊張,緩解壓力,如:香蕉、牛奶、堅果、芝麻都是不錯的攝取來源。

自律神經失調雖然令人困擾,所幸對身體健康通常沒有立即的危害,最好修復自律神經的方式,就是休息,讓自己放假、完全放鬆下來,自然就會回到平衡。適當抒發壓力絕對是有必要的,找出心理糾結的真正原因,著手改變不合適的思考方式,釋放內在累積的壓力,改善失衡的情形。

三步驟治療自律神經失調

中醫也可用來治療自律神經失調嗎?

從中醫觀點來看,自律神經失調多半為「虛證」,主要關鍵在「心」,心主神明,心氣不足便會情緒不穩。中醫調理方式是運用針灸「壓下亢奮的部分」,並以藥方「補不足之處」。用人為方式,去做自律神經原本做的事。

  • 針灸:常用穴位為「內關」、「神門」、「三陰交」,以及頭頂的「百會」,可養心安神,讓情緒冷靜。
  • 藥方調理:中醫常用「六味地黃丸」與「加味逍遙散」來調治自律神經失調。

看更多:自律神經失調不吃藥會好嗎?中醫用針灸穴位啟動自癒力

常見問題


Q1:自律神經失調要緊嗎?自律神經失調該吃藥嗎?

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經歷自律神經失調的情況,如果只是短期因素造成,可以透過舒壓及調整生活習慣改善。但若是長期失調變會衍伸更多生理或心理的病症,就需要尋求專業的治療協助,依個人狀況選擇中醫或西醫。

Q2:自律神經失調可以根治?會不會要一直吃藥?

像自律神經失調這類型的心身症,可以透過藥物治療在急性期快速緩解不適,並搭配放鬆訓練及壓力調適有效避免復發。若治療後觀察一段時間,還維持效果良好,就可以考慮不需要持續用藥。

Q3:長新冠會導致自律神經失調?

長新冠的症狀包含:腦霧、疲憊、運動時呼吸短促、頭痛、心悸、身體疼痛、心動過速和頭暈等。一項刊登在《medRxiv》的研究發現 67% 的長期新冠患者出現中度至重度的自律神經失調(障礙)。且目前研究染疫後症狀嚴重程度與自律神經失調的程度並正相關,也就是說即便感染輕症也可能導致嚴重的自律神經失調(障礙)。

諮詢專家:
1. 柳營奇美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 張榮哲
2. 三軍總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張傳佳
3. 身新醫學診所院長 梁恆彰醫師
4.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醫務長 邱榮鵬

參考資料:
1. Dysautonomia,克里夫蘭醫學中心(Cleveland Clinic)。
2. 〈防自律神經失調~醫師推薦6招抗衡情緒與壓力〉,亞東紀念醫院
3. 〈傾斜床與自律神經檢查〉,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4. 〈睡不好、頻尿、身體不適症狀多 檢查卻找不出原因 心理師:可能罹患自律神經失調!〉,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
5. 〈自律神經失調症常見問題〉,中華民國自律神經失調症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