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轉換,早晚溫差大,又逢下雨悶濕,許多人皮膚的紅點或丘疹反覆發作,讓人不勝其擾,天一中醫診所副院長楊謦伊中醫師詳解濕疹原因,中醫調理方式不藏私,搭配 Heho 營養師宜庭教大家對抗濕疹飲食及保健品該如何選擇,和濕疹說掰掰。
濕疹是一種反覆性、非感染性的皮膚炎,主要臨床表現為搔癢、起紅疹、水泡、結痂、脫屑等,異位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汗皰疹、富貴手、接觸性皮膚炎,都是屬於濕疹的範疇。
為什麼會得濕疹?
楊謦伊中醫師指出,中醫認為濕疹的病因分為以下幾個,內因主要指人的正氣盛衰和抗病能力,是濕疹發病的根據,至於氣候變化、精神壓力、過勞和飲食過敏都是外來的致病因素,是濕疹發生的條件。
- 遺傳及體質因素
- 環境因素:季節轉換、溫差變化、高溫悶濕
- 精神壓力、過度疲勞
- 飲食過敏原:飲食吃到蝦蟹、芒果、牛奶、雞蛋等過敏物
- 接觸過敏原或刺激物:比如病毒感染、塵蟎、花粉、黴菌、羊毛、家用清潔劑、肥皂、氯氣和藥品等過敏因子。
中醫如何調理濕疹?
中醫依據「望、聞、問、切」四診合參,判斷濕疹的病因來辨證論治,開立內服的科學中藥或水煎藥劑治療。而外敷的部分,楊中醫師建議依據病情給予不同的建議:
- 藥膏:最效亷簡便的就是塗抹紫雲膏,紅腫熱痛有滲透液時可用三黃粉(黃連、黃柏、黃芩)外敷,也可由中醫師針對患者病情,選用蒼朮、苦參、黃連、黃芩、黃柏、爐甘石、紫草、冰片、枯礬等中藥調製成藥膏,外敷患處。
- 藥浴外洗法:將中藥材白蘚皮、地膚子、苦參根、黃柏、蛇床子、土茯苓、荊芥各 30 克洗淨,紗布包裹或用紙袋包煮1小時,再將湯汁加水,保持水溫 39-43 度泡澡 15-20 分鐘,或以毛巾沾中藥湯汁擦洗或淋浴。
中醫針灸及按摩 6 穴道
濕疹雖然不是身體的大問題,但持續或反覆發生,真的會讓人深受其擾,中醫師建議可以利用以下六個穴道加強代謝,達到健脾利濕的效果,同時提升自身免疫力。可用按壓、指揉、點按的方式來進行穴道按摩 3-5 分鐘,若無產生不適則不限次數,也可定時的早晚各按摩一次。
- 曲池:手肘外側端,肘彎起後橫紋結束的凹陷處。以拇指按摩另側手上的曲池穴,按揉同時屈伸手肘,持續三分鐘左右,感到有痠脹感為宜。
- 合谷:手掌虎口併攏,肌肉凸起最高處。以拇指按壓另手合谷穴,拇指指腹需朝向第二掌骨側,以旋轉揉壓方式至痠脹。
- 血海:膝蓋的內側,屈膝 90 度,將手掌貼在膝蓋上,拇指與其他四指約成 45 度,此時拇指尖處即是血海穴。將同側手掌自然貼在膝蓋上,以大拇指進行按摩。
- 三陰交:位於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直上三寸(約手指四指幅)。以大拇指指腹按揉於脛骨後緣,靠近骨邊凹陷處。
- 陰陵泉:小腿肚近大腿交界處側邊。以手指頭按壓於穴位上進行按摩,按壓時以出現痠脹感為佳。
- 足三里:膝蓋外膝眼下 4 橫指處。坐姿雙腳踩踏地面,膝蓋垂直彎曲,用大拇指或者中指處按壓。
預防濕疹的飲食要點
濕疹的飲食最重要的就是「祛溼」,建議口味清淡,減少飲酒,忌食辛辣、刺激、滋膩食品,例如羊肉、韭菜、辣椒等,大熱大補之品也應避免,並少用煎炸、燒烤等烹調方式,且不宜過食生冷以免助濕傷脾;多吃健脾化濕食物,做菜時適量加入蔥、薑、蒜等可以祛濕的食材。
在中醫食療方面,可食用像赤小豆、玉米鬚、薏苡仁、冬瓜、荷葉、鯉魚、鯽魚等去濕利尿的食物,透過飲食直接將體內多餘的水濕排出。
營養補充建議及注意事項
濕疹發作是紅、腫、熱、痛表現在皮膚上,表示身體裡正在發炎,Heho 營養師建議飲食上務必要避開高油、高糖的食物,避免發炎反應更劇烈;同時,更要採取可以幫助身體抗發炎的飲食方法,例如「彩虹蔬果飲食法」,盡可能攝取不同顏色的蔬果,來補充不同的植化素,提供抗氧化物質,降低身體的發炎反應。如果有考慮利用保健食品來調理體質,營養師建議以下三種:
- 高濃度魚油:補充 omega-3,幫助身體抗發炎,平衡飲食中攝取的油脂比例(飲食中多為 omega-6)。
- 維生素 D:有協助免疫調節的作用,同時有預防皮膚病變的作用。
- 益生菌及益生質:腸道健康也是影響免疫的關鍵,可以藉由益生菌補充腸道好菌,並搭配益生質(如膳食纖維)幫助好菌在腸道存活下來。
中醫師推薦茶飲
濕疹急性發作期
綠豆甘草茶
- 材料:綠豆 1 把(約 30 克)、生甘草 10 克(約 5-6 片)、滾燙開水 500 cc
- 做法:將綠豆與生甘草洗淨,放入保溫杯中,再加入滾燙熱水泡開飲用。當綠豆殼成分泡出,茶湯顏色轉成黃綠色即可,切忌將綠豆燜到爆開,煮成綠豆花,最後把綠豆水濾出來當開水飲用。
- 禁忌:1 天 1 杯即可。腹瀉、懷孕或月經期間請勿飲用。
調理濕疹體質
芳香化濕茶
- 材料:鮮藿香 30 克,鮮佩蘭葉 30 克,綠茶 2 克
- 做法:將藿香、佩蘭葉加入1500 cc 水煮沸,再煎煮 10 分鐘,放入綠茶 2 克浸泡 2-3 分鐘,撈起藥渣,當茶飲用,可清除脾胃濕濁之氣,使人精神愉悅,食慾增加。
文/吳宜庭、圖/雷思瑜
延伸閱讀
雨季全身溼氣重!營養師推「綠豆薏仁湯」 正確吃法去濕效果更加倍!
養生甜湯真的比較健康?花生湯熱量奪冠!營養師教 3 招飲食對策零負擔享用
蔬果發酵液≠消化酵素 營養師提醒:天然成分不一定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