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益生菌是什麼?改善過敏、皮膚炎怎麼挑?常見六大菌種一張圖解析比較

益生菌種類繁多,常聽到的 A、B、C菌有什麼功效,還有 LP、LGG、F 菌到底是什麼呢?用一張圖看懂這些常見菌種的差異!

益生菌有許多好處,包含促進消化與排便、改善過敏、提升免疫力,或改善情緒與心理問題等等,不過各種益生菌的功效不同,建議依照自己的需求來選擇適合的產品,以下針對常見的菌種介紹。

常見六大菌種介紹

A 菌:嗜酸乳酸桿菌

嗜酸乳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又稱A菌,是人體的原生菌種之一,主要定殖在小腸前段,在口腔和陰道中也可以發現。

A菌會代謝糖類產生乳酸,透過降低腸道的 pH 值,來調節腸道菌相。因為腸道中許多致病菌最喜歡的酸鹼值為中性或偏鹼性,因此維持體內環境酸性,有助於抑制腸道壞菌的生長和繁殖。

  • A菌的功效:改善腸胃不適症狀、改善細菌性陰道炎、調節免疫、調節膽固醇、預防結腸癌

B 菌:比菲德氏菌

比菲德氏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和龍根菌 (B. longum) 與雷特氏菌 (B. lactis) 都屬於雙歧桿菌屬,「雙歧」構造讓它們可以容易定殖在腸道粘膜,是第一個在腸道定殖的菌群,在母乳餵養的嬰兒腸道菌群中佔主導地位,並會隨年紀增長逐漸自然減少。

B菌可以和壞菌競爭附著位置,減少有害菌繁殖,調節腸道菌叢平衡。

  • B菌的功效:改善腹瀉等腸道疾病、調節免疫反應、減輕慢性腸道發炎、減少大腸癌風險

C 菌:乾酪乳酸桿菌

乾酪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casei)又稱為凱氏菌,也是乳酸桿菌屬的成員,因為對酸鹼及溫度範圍有很高的耐受性,所以可以生存和定殖的範圍廣泛,包含大腸及小腸。

C菌也可以透過維持體內的酸性環境來抑制壞菌生長,調整腸道菌相,並可以透過分泌抗菌物質,以及增強腸道細胞的屏障,來調節體內的免疫反應。

  • C菌功效:減少腹瀉、調節免疫、改善酒精性肝損傷、有降低過敏的潛力

LP菌:副乾酪乳桿菌

副乾酪乳桿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又稱為 LP 菌,存在於人體的全腸道,對溫度的耐受性高,也常見於天然發酵食物中。

LP 菌也是乳桿菌屬的一份子,和乾酪乳酸桿菌及鼠李糖乳桿菌的序列相似度高於 90%。大多數的菌株都會發酵糖類產生乳酸,調節腸道菌相平衡。

  • LP 菌功效:減輕腸胃道症狀、調節免疫及治療過敏性鼻炎、減少異味性皮膚炎等皮膚症狀

LGG 菌:鼠李糖乳桿菌

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 ),簡稱 LGG 菌,是目前研究最多的益生菌,可以在胃腸道和陰道中發現它的存在,對不同環境有很強的適應力。

LGG 菌耐酸鹼,對人體腸粘膜細胞有很強親和力,在人體的定殖力良好,可以促進體內微生物平衡;某些菌株也發現有輔助減輕異位性皮膚炎的潛力,但需要考量菌株及介入時間。

  • LGG 菌有助於預防和治療腹瀉、急性腸胃炎、改善異位性皮膚炎者的生活品質

F菌:發酵乳桿菌

發酵乳桿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存在於發酵類植物、乳製品、糞便及人類陰道中,因為安全性高及益生菌的特性被廣泛運用在食品或產品中。

F菌被發現能夠改善腸道發炎症狀,並且有抗氧化、抗發炎的作用,甚至有減重、調節血糖的潛力。

  • F菌功效:降低血液膽固醇、調節腸道免疫系統、調節血糖、體重控制

營養師小提醒

腸道菌的研究是近幾十年來的研究重點,不過大多受限於實驗條件的不一致(時間、劑量或實驗對象),都還需要等待更近一步的研究確認功效,如果想用益生菌產品調整身體狀態,一定要記得選擇有完整研究或專利的菌株,並且持續穩定補充至少 1 個月,沒有效果的話再考慮換個牌子,有改善的話持續補充3-6 個月,才能有更長期的效果。

文/吳宜庭、圖/雷思瑜

1. The Functional Roles of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in Different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Processes
2. Bifidobacteria and Their Role as Members of the Human Gut Microbiota
3. Contribution of Lactobacilli on Intestinal Mucosal Barrier and Diseases: Perspectives and Challenges of Lactobacillus casei
4. Safety and Effects of Lactobacillus paracasei TISTR 2593 Supplementation on Improving Cholesterol Metabolism and Atherosclerosis-Related Parameters in Subjects with Hypercholesterolemia: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5. Single-Strain Probiotic Lactobacilli for the Treatment of Atopic Dermatitis in Childre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6. Potential role of Limosilactobacillus fermentum as a probiotic with anti-diabetic properties: A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