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 6 至 9 月都是馬祖「藍眼淚」旺季,許多民眾計畫前往海岸邊,在夜間踏浪的同時,也期待目睹海面散發出淡淡藍光的美景,最好還能將海水淋在身上,與藍眼淚零距離地合照。然而皮膚科醫師示警,美麗的藍眼淚卻可能造成人體皮膚過敏,且盛行許久的浮潛或 SUP 等海上活動,其實也都有風險。
夏季的炎熱,讓民眾越來越喜歡追求海上活動,但在玩浮潛、SUP,甚至是前往馬祖與藍眼淚合照時,都要注意皮膚是否出現不適。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吳明穎指出,不同的水上活動,有時造成不同的皮膚症狀,尤其現在仍是藍眼淚旺季,民眾將有含有藻類的海水淋在身上時,應小心接觸性皮膚炎。
什麼是「藍眼淚」?竟會引起皮膚過敏
每年 4 月至 9 月,馬祖海岸邊也許能見到淡藍色的光芒,也就是民眾時常耳聞的藍眼淚,曾被 CNN 評為全世界前十五大美景之一。但如此美麗的藍眼淚,其實是海裡的一種微小生物,名稱是「異營性渦鞭毛藻」或「雙鞭毛藻」,也被稱為夜光藻或夜光蟲。他們能藉由海浪的波動,或周邊環境的變化而發出螢光。
民眾前往馬祖觀看藍眼淚,不僅想將美景留在回憶中,難免也想用照片保存下來,便會以踏浪或將海水淋在身上的方式,與藍眼淚合照。但吳明穎提醒,皮膚若與藍眼淚接觸,可能會造成接觸性皮膚炎,造成一些過敏症狀,短在接觸當下立即不適,也可能延長至數小時後才感到癢或灼熱感。
既然會引起皮膚過敏,藍眼淚本身有無毒性?吳明穎回答,形成藍眼淚奇觀的夜光藻本身不會分泌毒性,但他的大量增殖會讓局部海域累積大量的氨、磷等元素,進而造成鄰近海洋生物的死亡。此外,民眾也難以辨認所處海域的藻類,究竟有無毒性,簡單的來說,無論是否為藍眼淚,民眾都不適合在有大量藻類的地方嬉戲、玩水。
接觸到藍眼淚,究竟會出現哪些症狀?
普遍來說,接觸無毒藍眼淚會出現的症狀,最常見是接觸之處發生接觸性皮膚炎。吳明穎進一步說明,接觸性皮膚炎區分為過敏性或刺激性。若為前者,就是對其過敏者才會出現症狀,但如果是後者,便是人人都可能出現症狀,而藍眼淚恰恰屬於刺激性的物質。
吳明穎也提到,「海藻皮膚炎」症狀範圍不僅限於身體、四肢,也容易出現在泳衣覆蓋處。另外,若泡在水裡或將海水澆淋到頭部,可能也會造成眼睛的紅癢、口鼻的不適或呼吸道腫脹,引起呼吸不順。尤其每人體質不同,輕則僅是局部不適,但亦有機率引起其他部位的過敏反應,還可能在一次次的誘發中越來越嚴重,民眾務必小心。
浮潛、SUP 也要小心,常見 4 狀況造成不適
除了藍眼淚外,吳明穎表示,進行各式各樣的水上活動時,都有機會發生各種皮膚的小問題,而且無論有沒有泳衣包覆住,皮膚都可能受到影響。影響部位在「沒有布料遮擋處」,常出現的狀況比如:
- 遭水母螫:身體會出現線狀鞭痕或點狀紅疹,會感到發癢、刺痛、灼熱、紅腫、起水泡等。
- 海膽刺到:盡量不要手去抓海膽,但有時防不勝防,在水下仍有可能會因一時緊張去踩到,導致被海膽刺傷,治療上可浸泡熱水後將刺拔除,但仍要小心後續蜂窩性組織炎的可能及時就醫。
- 泳者癢症:是一種寄生蟲,也就是血吸蟲幼蟲造成的症狀,短時間可能出現皮疹、發癢、刺痛,時間慢慢一長變為丘疹、水泡,或劇烈搔癢。
- 曬傷:最常見,民眾須優先擔心的情形依然是曬傷,建議可用防水型防曬乳來避免曬傷。
有布料的地方,皮膚竟然也不是安全的!
至於「海水浴者皮疹」則是常出現在衣物覆蓋的地方。吳明穎說明,這主要是一些水母、海葵的幼體卡在泳衣上,進而釋放出毒素,繼而使病患局部產生具癢感及灼熱感的紅色丘疹、膨疹或水泡,通常症狀會在離開海水數小時後出現。
吳明穎解釋,這類生物常漂浮於水域上,所以特別容易影響在水面活動的人,像是游泳、浮潛、SUP、衝浪等。比較特別的是,清水沖洗會誘發刺絲胞釋放毒性,因此在水母出沒的海域,建議用乾淨海水先沖洗身體泳衣後再用清水清潔。
夏天水上活動頻繁,吳明穎提醒大家,在享受陽光沙灘的同時,也不要忘記保護自己。由於大部分皮膚問題皆來自水域生物的接觸,建議大家在離水後儘快做好身體及泳衣的清潔,移除可能的刺激物,才能開心享受愉快的假期。
文/陳韋彤 圖/楊紹楚
延伸閱讀
維他命 C 好處多多?可以多吃?醫提醒:過量攝取有害!發泡錠餐餐配水喝結果曝光
「馬妞」自曝罹乾燥症!每天狂吞14顆藥,醫詳解這病徵真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