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包/折磨周海媚多年!紅斑性狼瘡症狀、好發族群、治療和照護一次看

擁有「最美周芷若」的周海媚生前罹患紅斑性狼瘡,雖然她曾否認過,但友人證實與病歷上其實都有提到周海媚的確患病多年。紅斑性狼瘡是個嚴重的免疫疾病,不僅是臉上會出現紅斑而已,究竟症狀、好發族群有哪些?藥物治療和日常照顧就能避免復發嗎?

紅斑性狼瘡(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簡稱 SLE),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性疾病,常引起各種皮膚病變(如皮疹)。十九世紀時,人們認為這些皮膚潰爛是狼咬造成的,因此稱為狼瘡。

紅斑性狼瘡常見 11 大症狀

但是,紅斑性狼瘡是個嚴重的免疫疾病,正常情況下,人體的免疫系統會對抗外來的細菌、病毒等物質。罹患紅斑性狼瘡時,免疫系統中的抗體會出現異常,進而攻擊自己的細胞,如腎臟、血液、心臟、肺部、腸胃道、關節與中樞神經等,使全身任一處都可能出現發炎,且難以根治。奇美醫院指出,常見症狀包括:

  • 全身性表現(發生率 95%):疲倦、發燒、體重減輕。
  • 肌肉骨骼系統(發生率 95%):關節酸痛、關節炎、肌炎、缺血性骨壞死。
  • 血液系統(發生率 85%):貧血、白血球低下、血小板低下、脾腫大、淋巴節腫大。
  • 皮膚(發生率 80%):臉部蝴蝶斑、圓盤性紅斑、光敏感、口腔潰瘍、掉髮、血管炎。
  • 神經系統(發生率 60%):認知障礙、情緒異常、癲癇、腦血管病變、神經病變。
  • 心血管系統(發生率 60%):心包膜炎、心內膜炎、肺出血、肺炎、肺動脈高壓。
  • 呼吸系統(發生率 60%):肋膜炎、肋膜積液、肺出血、間質性肺炎、肺出血。
  • 腎臟(發生率 50%):蛋白尿、腎病症候群、腎衰竭
  • 腸胃系統(發生率 45%):腸出血、穿孔、噁心、腹瀉、腹水。
  • 眼睛(發生率 15%):血栓、視網膜血管炎、乾眼症
  • 血栓(發生率 15%)

紅斑性狼瘡發生率:女性為男性 9 倍

在台灣,目前每 10 萬人約有 30 至 80 人罹患紅斑性狼瘡,每年發病率則為 10 萬人約有 4 至 6 人,且逐年上升中。林口長庚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治醫師歐良修提及,紅斑性狼瘡一般是年輕女性較容易得,女性患病機率為男性的 9 倍,且從青少年時期到 50 歲都可能發病,過往研究認為,可能是基因、環境、荷爾蒙造成的影響。

林口長庚醫院風濕免疫科資深主治醫師羅淑芬補充,以一位紅斑性狼瘡的患者而言,他的親友因為基因、環境等因子,罹患相同病症的機率如下:

  • 雙胞胎罹患紅斑性狼瘡風險為 316 倍。
  • 兄弟姊妹風險為 24 倍。
  • 父母是 11 倍。
  • 子女為 14 倍。
  • 配偶在共同的環境因子下也有 4.4 倍風險。

紅斑性狼瘡常見藥物:免疫抑制劑和類固醇

歐良修提醒,患者一定要規律服藥,藥物控制對病人來說是最重要的事情,過程常服用類固醇、免疫抑制劑等藥物。另外,土城醫院院長、兒童過敏免疫風濕專科醫師黃璟隆也整理,常見治療藥物與功能如下:

阿斯匹靈和其他抗發炎藥物

若病人只是發燒或關節疼痛,醫師常只開給阿斯匹靈,或其它種類的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SAIDs),它不僅是止痛劑,也是抗發炎藥,可減輕患者關節疼痛,要記得規則服用。由於藥物可能會引起胃痛,可與食物或牛奶一併服用。

奎寧(抗瘧物)

奎寧是可治療皮膚症狀、關節痛或肋膜炎,但要注意常見的副作用是輕度噁心、嘔吐和腹瀉。另外,長期服用大劑量抗瘧物,有少數人的眼睛會受影響,服用者要定期接受眼睛的檢查。若視力模糊或出現黑點,就需通知主治醫師。

類固醇

俗稱美國仙丹,是較強烈的抗發炎藥物,通常用來治療嚴重的狼瘡患者,可在數小時內減輕疼痛,並控制症狀。當狼瘡相當猛烈,侵入腎臟和神經系統時,大劑量的類固醇才能挽救生命時,但常見副作用包括增重、易瘀青、月亮臉等,但上述外觀改變是暫時的,當類固醇劑量減少時,會回復到正常。

免疫抑制劑

免疫抑制劑的主要機制在於,減弱體內細胞的免疫和發炎反應,常用於疾病的急性期,特別在於腎臟受到侵害時,常與類固醇並用,可幫助減少類固醇的劑量。由於使用這些藥物的副作用有發燒、感染及骨髓造血功能被抑制等。因此須要定期接受抽血檢查。

紅斑性狼瘡需要規律服藥控制症狀。

維持 7 大生活方式,避免紅斑性狼瘡復發

紅斑性狼瘡並非是本身免疫功能不好,才容易感染。歐良修解釋,患者反而是免疫力太強,自己產生抗體攻擊身體器官或血液細胞,因此,為了防止免疫細胞過度活化,攻擊自己,患者可以多注意下列 7 種狀況,可有效避免紅斑性狼瘡復發。

  1. 防曬:紫外線照射會活化免疫力,因此外出記得塗抹防曬、穿長袖或戴帽子。
  2. 避免吃補品:因為紅斑性狼瘡是免疫力太強導致,要避免吃可以增加抵抗力的食物,補品就是其中一種。
  3. 注意體溫:不要輕視每一次的發燒,認為只是感冒,因為不見得是病菌感染。若能及早發現復發與治療,可減少對器官破壞的程度。
  4. 定期回診:定期的回診就醫,與醫師建立良好溝通,並對自己的疾病取得更多認識。
  5. 足夠的休息:疲倦時要休息,保持睡眠充足。
  6. 規律的運動:可避免肌肉萎縮及骨質疏鬆、幫助控制體重,改善情緒疲勞,在活性發作時則做被動式關節活動範圍的運動。
  7. 均衡飲食:在均衡飲食的狀況下,原則上鼓勵低鹽低脂飲食,並可適度補充維他命、鈣片。
圖解製圖:巫俊郡

紅斑性狼瘡雖然無法根治,但可以只要規律服藥與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便能穩定控制病情。只要病人控制得當,有機會能懷孕生子,維持平穩生活。不過歐良修還是提醒,患者如果有此規劃,也務必與主治醫師討論,視情況更換藥物或停止,才能找到最合適的方式。

文/陳韋彤 圖/巫俊郡、楊紹楚

諮詢專家:林口長庚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治醫師歐良修土城醫院院長黃璟隆
參考資料:奇美醫院醫訊

延伸閱讀
周海媚病逝!醫籲:注意 3 件事避免「紅斑性狼瘡」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