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寶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各專家學者均將兇手指向矛頭指向米酵菌酸(邦克列酸),導致病患肝腎衰竭,且無藥可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暨外傷中心毒物科主任洪東榮坦言,米酵菌酸的毒性非常強,醫界對它幾乎束手無策,但有一個「解方」也許可以處理阻斷毒素侵犯肝臟及腎臟。
根據文獻資料,Burkholderia gladioli氏菌所產生的毒素為「呼吸毒素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是一種植物病原且喜氧的革蘭氏陰性桿菌,亦可以與植物和真菌共生,水、土壞或植物的根莖都可能存在,多種動物體內也有可能出現,由於毒性強,死亡率高達40-100%。
米酵菌酸毒素破壞粒線體 少量瞬間身體就「當掉」
在國內毒物界有「毒理學王」之稱的洪東榮表示,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毒素可怕的地方在於,民眾只要攝取1-1.5克就足以抑制人體粒線體的運轉,造成身體大當機,影響腦、肝臟及腎臟等器官。他解釋,粒線體主要功能是產生能量,特別是腺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無論休息或運動,器官和組織的正常運作都必須仰賴它的參與。
細胞內約90%的能量ATP都由粒線體產生,而為了產生ATP,粒線體必須消耗氧氣。細胞內90%的氧分子都為粒線體所使用,許多疾病的發生都與粒線體的損傷有關,粒線體一旦損傷,身體很多組織及重要器官就無法運行。一旦細胞死亡後,就很難再生與修復。這也是為什麼令醫界束手無策的地方,因為至目前為止沒有任何解毒劑可以讓粒線體恢復運行。
患者體內毒素無法解 試試NAC解毒劑搶救
目前收治醫院對於肝腎衰竭的患者的治療方法,以支持性療法為主,有些醫院則採用血液透析(洗腎)或是血漿置換術,將患者體內的毒素排除。洪東榮依據多年的「辦案」經驗,認為也許可以用N-acetylcysteine(NAC)解毒劑作為米酵菌酸中毒的治療,搶救仍在加護病房與生命奮戰的病人。
他說,N-acetylcysteine(NAC)解毒劑主要用於乙酼氨酚(如普拿疼)中毒,國內外研究發現,服用過量的乙酼氨酚可能會造成肝毒性、腎小管壞死、心肌損傷及急性肝衰竭。由於乙酼氨酚中毒後的症狀與米酵菌酸中毒有許多相似之處,洪東榮覺得臨床醫師可以嘗試用它作為解毒劑,也許可以阻斷病程的發展,才能搶救病人的生命。
文/邱玉珍、圖/ 孫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