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檢結果發現結節、息肉、囊腫,需要動手術切除嗎?

照片檔 ID:470579339

現代人愈來愈注重身體健康,很多人都會定時進行健康檢查,結果看到健檢報告上出現各種「結節」、「息肉」、「囊腫」還有「增生組織」等醫學名詞,就會開始擔心自己到底是不是出現癌症的前兆?甚至考慮要不要動手術把這些異樣的「東西」從體內去除。

結節、息肉、囊腫、增生組織到底會不會致癌?

包括「結節」、「息肉」、「囊腫」或「增生組織」等這些在健檢中會出現的異樣結果,到底會不會發展成癌症?需不需要積極治療呢?事實上還是必須看當事人的實際狀況才能進行判斷,以下就來逐一說明。

一、甲狀腺結節:

由於現代健診科技的進步,透過B型超音波診斷法,甲狀腺結節被發現的機率大增,只要3公釐以上的甲狀腺結節大概都能夠被查出。根據統計,95%的甲狀腺結節都是良性的,只要是在1公分以下的甲狀腺結節可以完全不用擔心,大小在1到4公分的結節就要進行定期檢查,不過,大多數甲狀腺腫瘤是惰性腫瘤,就是不愛長大,也不愛轉移。

如果是良性的結節,但因為比較大,對氣管週邊造成壓迫,那還是需要考慮進行手術摘除結節。

二、肺結節:

肺結節有98%以上都是良性的,真正是惡性的比例不到2%,通常都是在健檢時才會發現,根據醫界統計,小於6公釐的肺結節形成肺癌的機率不到1%,直徑6到8公釐的肺結節,肺癌的機率不到2%。至於直徑大於8公釐的肺結節,肺癌機率大概才會大於3%,由於惡性病變的可能性增高,所以需要進行為3個月的追蹤觀察,看看有沒有邊緣毛刺化、增長速度倍增、肺結節欠光整等症狀,再決定是否要進行手術切除。

三、大腸直腸息肉:

大腸息肉有分炎性息肉與腺性瘤息肉兩種,前者是良性,後者則容發生癌變。根據醫界非正式統計,大腸直腸息肉從良性發展到惡性,通常需要15年以上,但也有醫生認為良性息肉轉變成惡性的時間更快,短到2到3年都有可能,但只要是在健檢時即早發現,以大腸鏡手術切除的話,治癒的機率高達9成以上。

由於大腸息肉復發的機率比較高,而且復發的位置與性質都可能不同,因此在手術後1到2年之內,一定要定期做大腸鏡的檢查,但如果進行糞便潛血檢查發現大便帶血,那就更不能掉以輕心了。

四、膽囊息肉:

膽囊息肉的發病率約在6%,大部份的患者都沒有不舒服的症狀,往往是在健康檢查時才會發現,它其實就是在膽囊黏膜上的一個肉疙瘩,是一種良性腫瘤,但是否會發生癌變,主要取決於息肉的大小與生長的速度。根據醫界的判斷標準,膽囊息肉如果超過0.8公釐就建議動手術摘除。

五、肝臟血管瘤:

肝臟血管瘤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肝臟良性腫瘤,其中海棉狀血管瘤最為常見,一般而言,健檢時發現小於3公分的肝臟血管瘤只要沒有任何症狀就無需處理,但如果是過大的血管瘤,或是囊壁薄,尤其靠近肝表面的血管,可能會因為外力因素或自行破裂出血,就很危險,必須加以處理。

六、單純性腎囊腫:

腎囊腫與肝囊腫類似,在人體中是普遍存在,囊腫裡是腎臟滲出的尿液,一般而言是發展緩慢而沒有症狀的,健檢時發現有腎囊腫,只有在直徑超過5公分,或是壓迫到周邊組織,出現腰部疼痛與酸脹等症狀時才需要治療。

七、乳腺增生:

大部份的乳腺增生都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只有極少數會發展成為乳腺癌。主要是因為經期而引起的乳腺增生,部份女性在月經來臨前乳房會特別不舒服,感覺脹脹的,要等經期結束後脹痛感才會消失。

而有些女性穿著內衣較緊,或是因為心情鬱悶,精神壓力較大,也可能引起短期的乳腺增生。只要每天保持良好的心情,少吃含激素較高的食,保持定期的運動,就可以有效緩減乳腺增生。

你想要什麼樣的健檢,按>>這裡就知道

延伸閱讀:

健檢時查出肺結節的比例高達20%,至少3成機率會變肺癌

從20歲到60歲,告訴你最該做的健檢項目是什麼

健檢時的腹部超音波,可以看出肝、膽、胰、脾、腎的問題!

文/陳亦云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