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難控制?當心是營養不良在作祟!醫師教用 3 招教你判斷

許多人常用「吃得太營養」、「吃太好」來調侃身邊發福的人,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家醫科醫師表示,造成肥胖的原因不一定與吃太多、吃太飽有關,其實,當「營養不足」時,體重也會失控!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 報告,2024 年最新公開的關於肥胖與過重的文章指出,全球每 8 個人中就有 1 個人肥胖。而在台灣,成人過重和肥胖率從 2016〜2019 年的 47.9% 增加到 2017〜2020 年的 50.3%。

肥胖與營養不良的關係

家醫科醫師楊智雯提到,曾被認爲是「富貴病」的肥胖症,近年在中低收入國家中患病人數劇烈增加。肥胖其實是營養不良的一種,與體重過低的營養不良不同,是因為飲食選擇不當,無法獲得營養密度高的食物而造成的營養素缺乏。

她解釋,人體就像是一台超跑,要有好的表現,需要有良好的車體骨架、引擎、導航、輪胎與螺絲釘。而要有好的車體骨架就需要蛋白質,絕佳引擎則要有粒線體,其他配件則需要維生素、礦物質、肉鹼等,才能啟動燃脂超跑車。

粒線體在人體代謝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就像提供細胞能量的發電廠。而肉鹼是導航系統,將脂肪酸帶進粒線體;維生素好比螺絲釘,當維生素缺乏時,粒線體也無法運轉燃燒脂肪,也無法產生足夠的能量,讓人容易感到疲勞。

如何判定營養不良造成肥胖

楊智雯表示,簡單來說,當人體長期「營養不良」,那怕你是一台「鑲金」的無敵超跑,也會無法啟動、中看不重用。因「營養不足」導致的肥胖如何判斷?她特別提供 3 大症狀供民眾參考。

  1. 在同樣工作壓力下,疲憊感加重、焦慮情緒增加。
  2. 吃完一餐後,餐間容易餓,特別想吃甜食。
  3. 跟周遭親友相比,較為怕冷,尤其又以女性感受最明顯。

然而,最有效率又準確的診斷方式還是需要專業醫師進行抽血檢查、並結合體組成與營養代謝分析。

楊智雯強調,營養素不足雖然短期內不會影響身體機能,但長期忽視不僅可能導致肥胖,還會引發心血管疾病、肌少症、荷爾蒙代謝等異常狀況。與其等「超跑」故障才求救,不如盡早重視均衡飲食,讓身體保持最佳狀態。

文 / 黃慧玫、圖 / 楊紹楚

延伸閱讀:
健身減重必讀!增肌和減脂可以同時進行?營養師揭「這 3 種人」有機會
多肉型身材適合什麼運動?該如何減重?圓潤體態的瘦身計畫有 5 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