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慶憂鬱症候群」讓有些人放假前會焦慮,放完假更憂鬱!

照片檔 ID:532171125

跨年的連假即將到來,雖然大家都沈浸在歡樂的氣氛裡,但有些人卻會覺得特別的焦慮。其實這是一種「節慶憂鬱症候群(Holiday Blues)」或是「假期後症候群(Post-holiday syndrome)」,來自我們跟別人比較的心理,還有我們的記憶。

為什麼放假前會焦慮?

這通常跟我們對於節慶的「期待」有關,如果節慶的感覺不符合我們的期待,或是我們無法符合節慶的期待,都是一種無形的壓力。這其實在平常的社交活動中就可能出現,但節慶的對比會更加強烈,也就出現了節慶症候群。

感到快樂的壓力

當你走過各式櫥窗,看到裡面擺滿了節慶的禮物、每個人都看起來很開心,但其實自己沒有這麼想要過節、或是沒有特別期待,就會感覺自己「很異類」。人是社會性的動物,當發覺自己沒有辦法符合大家對於節慶「快樂」的期待,就產生壓力。

而「每逢佳節倍思親」,如果自己是異鄉遊子,或是親人過世、自己孤單一人,或是剛分手,看著別人開開心心過節、圍爐、成雙成對,覺得特別難受也是理所當然。所以有些醫院會在小年夜、聖誕節等節日的時候,讓醫師、護理師到安寧病房幫患者過節,就是想讓這種孤單感、壓力減少一些。

不符合自己的期待

當今年有事情無法度假、或是預定不到自己規劃的行程,甚至是沒有金錢跟時間好好的度假,看著別人放假反而變成難受的事情。如果去年的節日過得特別順利,今年的比較心理會更嚴重,沒有比去年更好就會覺得不愉快;如果去年過得不順利,今年也可能提心吊膽,害怕自己又會出什麼問題。

放假後反而更憂鬱?

根據美國心理學會調查,大多數人在節日期間都表現出快樂、充滿愛跟興致的情緒,但這些情緒在亢奮的持續幾天之後,當假期結束、一回到日常生活,疲勞、壓力、煩躁、悲傷就全部湧上來。

有38%的受訪者認為,他們在節慶的時候,花時間、花錢去買東西、逛街、玩樂,但感覺每天的時間都不夠用,隨著假期的時間慢慢流逝,壓力感更大,而且現實上會覺得自己花太多錢、浪費太多時間;如果還需要送禮物或是參加家庭聚會,甚至是一邊處理工作一邊度假,壓力指數更高。

該怎麼做才能擊敗節慶症候群?

很讓人掃興的是,如果想要脫離這種情緒波動,建議還是要早睡、吃得健康,不要一放假就大魚大肉或是熬夜狂歡。因為這樣雖然可以感覺「時間是自己的、不是工作的」,對於身體的負擔很大,也會影響心理。因為不充足的睡眠或是熬夜,會讓身體的壓力激素分泌,在亢奮過後會變得很低落。

而比起跟其他人比較,相信自己的感受更重要,如果你覺得自己真的沒有特別快樂,那也不需要硬撐一個「快樂」出來,因為節慶給人的意義不是強迫的,沒有什麼「應該」的情緒。

就在節慶的時候,真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要跟著大家一窩蜂的花錢、花時間,多跟自己的家人在一起,情感的連結更能填補節慶帶來的壓力跟空虛。

延伸閱讀

打噴嚏、咳嗽、頭痛⋯為什麼每次放假就生病?

你有星期一症候群嗎?教你6招揮別Monday blue

明明是外出度假 為什麼回來卻覺得更累?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