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不規則小心是心房顫動!高醫用「1術式」治療心律不整

你是否曾感覺心臟突然「砰砰亂跳」,甚至出現胸悶、呼吸急促或頭暈的情況?這可能不是單純的緊張或興奮,而是心房顫動的警訊!

根據國內研究,心房顫動的盛行率約為1.2%,65歲以上達2.3%,80歲以上更高達10%。值得注意的是,年輕人也可能罹患心房顫動,且此疾病大幅增加中風、心臟衰竭的風險,甚至提高死亡率,對患者及家庭都是沉重負擔。

電場脈衝消融術解決「心悸」問題

56歲的林先生長期受到心律不整困擾,心臟時常不規則跳動,每次發作從幾分鐘到幾小時不等,且症狀逐漸加重。經診斷,他罹患「陣發性心房顫動」,雖然服藥後有所改善,但仍偶爾感到不適。

為尋求更有效的治療,林先生到高醫診治。經心律不整團隊評估後,建議他接受電場脈衝消融術(Pulsed Field Ablation, PFA),成為高醫首例接受此技術的患者。高醫心臟血管內科主任許栢超表示,術後林先生心悸問題完全消失,精神與生活品質顯著提升。

許栢超指出,電場脈衝消融術(PFA)能達到單次脈衝場消融(Single Shot)的效果,有效縮短手術時間並降低心房顫動復發機率。PFA已獲衛福部核准,期望這項技術,為高屏地區患者提供低風險、高成效的治療選擇。

PFA可精準消融異常的心臟組織

傳統治療心房顫動的方式,如射頻電燒術(RF)與冷凍球囊燒灼術,雖然能改善症狀,但仍面臨手術時間長、併發症風險高的挑戰。電場脈衝消融術(PFA)則是近年全球醫學界關注的重大突破。

高醫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卓士傑表示,PFA透過釋放高振幅電場脈衝,能快速且精確地消融異常心臟組織,大幅降低傳統手術可能引發的食道損傷、神經損傷及肺靜脈狹窄等併發症。此外,PFA手術僅需約30分鐘,患者麻醉時間縮短,身體負擔也大幅降低。

根據多家國際醫學中心的臨床研究,PFA在安全性與治療效果方面表現卓越,並成為2024年美國心律不整年會(HRS)的討論焦點,被譽為心律不整治療的「革命性技術」。許栢超說,高醫心律不整團隊積極與國際接軌,引進這項先進技術,為更多心房顫動患者帶來新希望,提供更安全、高效的治療選擇。

文/邱玉珍、圖/巫俊郡

諮詢醫師: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任許栢超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卓士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