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雨瑄、林筠/綜合報導
「天啊我又胖了….一定是上週聚餐吃太多,這周要吃少一點!」
這句內心os應該是每個人不定時都在重複上演吧,接著就開始用低卡低熱量食物果腹ㄧ個禮拜,或是更久直到體重降回去,而這也是市面上只要有「0卡」、「低熱量」產品賣的嚇嚇叫的原因。
我們對於減肥的第一手段不外乎就是低卡主義,臨時補強的運動,這是真的有用嗎?還只是一時的「假象」效用呢?如果有用為什麼身體老是像顆溜溜球體重這麼容易起伏呢?又或者ㄧ個水腫就讓你胖了五公斤?
以減肥最關鍵的兩大變因:「飲食」跟「體能活動」來看,如果說控制熱量有用的話,為什麼不吃1500卡的蛋糕果腹就好,又何必有專家提倡均衡飲食?熱量控制到底有什麼盲點?又為什麼你無法有意志力接受必須運動的事實?真的都是沒時間或是懶散嗎?
你的飲食確定是適合你的嗎?
(一)食物營養組成比例問題
如果你有「三餐也不大魚大肉,可是卻還是胖(體脂肪高)!」這種自我疑惑懸蕩在心裡時,放心你不是第一個有這樣疑問的人。
我本身從學生時期就是上述那樣的飲食形態,早餐就是蛋餅、或炒麵加顆蛋,午餐是有菜有肉有飯的便當、或水餃,晚餐再來個炒飯配清湯,以年輕力盛代謝強的青少年來說應該不會胖到哪,可是卻從國小開始到高中BMI都不符合標準,體脂肪率也超標,常被警告有輕中度肥胖,可是跟我三餐吃得差不多的其他人卻還是瘦瘦的。
下圖為ㄧ般人的三餐形態與所謂的低醣均衡飲食,而依據衛福部給國人攝食的三大營養素比例建議為蛋白質10-20%、脂質20-30%、碳水化合物50-60%的原則下,看起來ㄧ般飲食只要避開油炸並沒有與衛福部的標準相差太遠,可是卻讓我有高體脂肪的身材,開始減肥後我調整飲食降低碳水化合物比例、提高蛋白質攝取卻意外的更適合我。
原因是:不是任何單一飲食形態都適合任何人。
當他人吃了沒事你卻腫的像頭豬一樣,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健康等,你必須告訴自己得做出改變,去嘗試新的方式:「發現適合你的飲食方式」。這也許就是為什麼低醣、生酮飲食適合某些人的原因。
(二)食物營養程度問題
我知道減肥要控制熱量,計算基礎代謝率,如果我喜歡吃麵包我可不可以今天吃1500卡的麵包就好,應該不會胖吧?答案是:不ㄧ定。
首先,這涉及兩個問題(1)食物的營養(2)食物消化吸收的速度
卡路里(熱量)計算最大的盲點在於「只知道熱量,卻不知道營養組成」。
減肥最主要要減的不是水分,而是脂肪,所以如何不累積脂肪、減少脂肪是重點,只參考熱量而不參考食物的營養程度,會發生體重雖下降但不ㄧ定減到的是脂肪的情形,甚至你減到的是肌肉。
再者,食物的營養程度會影響到你的賀爾蒙。人的身體有各種賀爾蒙,賀爾蒙管理體內各種機能,甚至脂肪的合成與分解,而飲食如果不均衡會打亂賀爾蒙,影響身體健康與細胞機能,就會促成肥胖的產生。
而吃麵包、蛋糕等易消化吸收的精緻食物,你會很快就餓了,以至於還不到正餐時間就猛塞零食果腹,相信我,ㄧ般人是沒有什麼堅強意志力抵抗饑餓感襲來,因此你會不小心產生多餘的熱量。
另外還會發生所謂血糖快速衝高又快速降低的情況。葡萄糖是身體細胞的主要能量,快速的血糖變動會造成能量無法穩定提供給身,就會影響我們的體能精力,甚至情緒,你就會更不想運動,只想靠大吃宣泄情緒。
所以結論是:吃得不營養非常有可能會打亂身體機能、長胖,甚至肌肉流失。
三天捕魚兩天曬網的運動態度
現代社會工作忙碌且多以靜態為主,失去了很多身體活動的機會,如果你是這樣想,這大概也是每個人萬年不變的理由:我沒時間。
不過,時間這種東西就是象牙膏一樣硬擠還是有的,造成三分鐘熱度的運動心態成為普遍現象不外乎就是懶,加上身體萬年不動已經越來越不知道怎麼動,也沒耐心。
讓運動只是ㄧ時為了重要場合應急的需要。而這樣的應急動力不外乎就是看到自己肥肉從肚子上、大腿上、手臂上溢出,想立刻從這些可見的地方下手,形成所謂的急救身材懶人包:「低卡飲食+局部瘦身運動」。
越是著急與短促的計劃,越容易落入極端或是無用。以局部瘦身來說,其實是給體脂肪已經標準或是低的人想加強線條才有明顯效用,對於體脂肪高的肥胖族群來說,效用不彰,更不用說三天捕魚兩天曬網的心態。
因此最根基的方法還是找到自己的瘦身目標,培養自己的耐心,才有可能展開計劃,詳細將會在「減肥前你要預備的事、我知道要運動但如何養成習慣?」深入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