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冷為什麼容易痛風 原因可不只因為吃了火鍋!

istock 照片檔 ID:527780125

相信不少人都會有這樣的疑惑:為什麼每次痛風都是在冬季天氣變冷的時候發作,尤其是手腳冰冷的話就更容易痛風。難道痛風最主要的問題不是飲食嗎?那怎麼還會跟天氣有關呢?

大家都知道,痛風好發於季節交替的時候,尤其是是冬春季節,這說明了痛風發作有一定的季節相關性,入秋後,痛風的發作機率會比平時高了3到4成。痛風通常發作突然,常在夜晚或清晨,受影響的關節及周圍軟組織處會有紅、腫、熱、痛。因紅腫和劇痛,關節會無法彎曲,嚴重時甚至活動受限。

日夜溫差大:使尿酸飽和度降低

痛風的起因是因為血中尿酸濃度過高,如果血液中尿酸濃度太高,超出了可溶解的飽和度,就會形成尿酸結晶,沉積在體內的任何部位。若沉積在關節內,就會造成急性痛風性關節炎,若沉積在皮下或關節周圍組織,便會形成痛風石,若沉積在泌尿系統,則會形成腎臟或尿道結石

尿酸的沉積與體溫的下降有著很大的關係,季節交替之際一般晝夜溫差大,晚上溫度下降,身體尤其是四肢末端的溫度下降,導致尿酸飽和度降低,溶解減少,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腔誘發痛風。

解決辦法:在季節更替之時,要更加注意保暖,尤其是四肢關節,以及肢體末端的保暖。

溫度下降:使血流減慢

溫度下降會刺激部分的微血管收縮,因此局部的血流會減慢,使尿酸不容易被吸收,進而沉積在關節中,這也是導致痛風發作的原因。另外,溫度下降,不少人的喝水量會減少,這會導致血液濃縮,也會導致尿液減少,而尿酸主要便是透過腎臟來排泄,尿液的減少使得尿酸無法排出,累積在體內,增加了痛風的危險。

解決辦法:在溫度下降時,仍然不能忘記喝水的習慣,補充水分避免血液濃度太高,也促進尿酸的排泄。

春節將至:使生活方式改變

天氣變冷後,人們的飲食也會發生變化,像是在冷颼颼的天氣裡,如果能吃個火鍋、喝個熱湯,光想著都非常幸福。而且,馬上就要過年了,無論大家平時有沒有在注意飲食,佳節中總是免不了大魚大肉,或是跟許久不見的親朋好友喝點酒、熬夜打牌玩麻將。

北市聯醫陽明院區家醫科醫師李俊秀便指出,大餐、高普林類食物與飲酒,都是急性痛風發作的推手。高普林的飲食再加上不健康的作息,使得血液中的尿酸快速地升高,從而引起尿酸的沉積。另外,天氣冷的時候大家縮在被窩裡不愛運動,吃進去的熱量儲存在體內,也助長了痛風的發作。

解決辦法:即使是過年期間,也要在飲食上加以注意,盡量維持低普林飲食,同時也要適度運動,才能預防痛風發作。

冬春季節是痛風發作的高風險時機,如果有痛風病史的人,一定要格外注意保暖,特別是四肢關節的部分;飲食上也要留意,不能貪圖口欲就放縱了自己。如果出現了關節劇烈紅腫熱痛的症狀,很有可能是痛風發作,就需要及時就醫。

延伸閱讀:

痛風最愛找這7類人,不是遠離海鮮啤酒就沒事了

豆漿可以預防糖尿病與高血壓,但這3種人卻不能喝

尿酸過高只有10%會痛風,但要更當心這3種併發症

文/林以璿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