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衛福部推估,2018年台灣失能人口約有82萬人,未來每年將以20%的速度增長,預估2031年將達120萬人。面對越來越多的失能人口,年輕人不僅感受到了經濟上的壓力,也害怕未來成為這些人的一員。不過,現在有一項研究指出,跳廣場舞即可降低女性73%失能風險。
運動的好處不勝枚舉,之前在《健身是最短命的運動!新研究:最能延年益壽的運動是它!》文章中,也有提到像網球這樣需要頻繁社交的運動,甚至能更好的降低死亡風險。而對於身體開始退化的老年人,運動方式的選擇可就更重要了。
近日,東京老年研究所的團隊在70~84歲的女性中,調查了散步、慢跑、體操、舞蹈等16項運動,發現在這些運動裡頭,只有「舞蹈」能幫助這些高齡婦女避免失智、失能,維持生活自理,相關研究發表在《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期刊上。
16項運動中 跳舞降低73%失能風險
人口高齡化是個全世界都在面臨的問題,尤其是失能老人需要別人照顧,對家人是個負擔,對老人的自尊也是個打擊。而適當的運動,除了強身健體外,也能幫助老年人保持生活自理能力。
由於女性老年人比男性更容易失能,研究人員選定了70歲以上的高齡女性作為研究對象,調查了她們參與的運動種類,以及她們在行走、吃飯、洗澡、穿衣和上廁所方面自理能力的關係,並隨訪了8年。
在接受調查的1003人中,有130人在這8年中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研究指出,較大的年齡、較低的教育程度、高血壓等慢性病、抽煙等不良生活習慣,都和失能風險增加有關。在這16項運動中,參與舞蹈和水上運動的人,喪失自理能力的機率明顯較低;按基礎特性(baseline characteristics)進行調整後,只有舞蹈能明顯降低老人的失能風險,降低幅度達73%。
跳舞能夠全方位訓練身體與心智
為什麼跳舞的效果這麼好?研究團隊推測,跳舞不僅需要平衡感、力量和耐力,而且需要記住舞蹈動作,並根據音樂和同伴做出適當的調整,這些因素可能有助於保持較高的生活自理能力。
不過研究人員也指出,這次研究中,參與人數少,對運動也只是按參與和不參與的二分法進行統計,沒有統計運動頻率。接下來,研究人員計劃在更大的群體中,進一步統計運動頻率對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影響。
期刊小檔案:《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是一個跨學科月刊,主攻骨科、復健、運動醫學、運動生理學、生物化學以及生物力學,探討與運動和身體活動有關的健康和疾病議題。
延伸閱讀:
文/林以璿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