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本身是頭腦和身體每個器官與細胞之間的橋梁,有著訊號放大的作用。它其實不光是「頭腦的產物」,情緒的影響還會落在每一個細胞。預防醫學專家楊定一在新書《頭腦的東西》中表示,一個人遇到情緒上的失落和創傷,會結結實實地落在身體,在細胞的層面留下一個疤、一個印記。這也就是為什麼,一個人受到很大的創傷,很難去解開。HEHO君為讀者們摘錄了一段書中的精彩片段,全文如下:
情緒,本來是身體運作最好的連結工具,我指的是作為頭腦、神經和身體每一個細胞之間的連結。透過情緒,能快速轉達頭腦的指令,讓這些訊號幾乎同時擴散到身體的每一個角落。
各種情緒,無論恐懼、悲傷、絕望、沮喪、憤怒,乃至於興奮、滿足、快樂,本來是為了對眼前的體驗做一個快速的評估,讓我們的身體可以隨之迅速的反應,而爭取到最好的生存機會。沒想到,經過了千萬年的演變,情緒的運作本身活了起來,好像成為了一個「體」,我過去稱為「情緒體」。這樣的體,大多是由不好的情緒所組成,而讓我們每一個人隨時都在萎縮的狀態。
也因為如此,我們不知不覺,自然追求認為是正向或好的情緒。比如說,我們每個人都希望透過飲食和觸碰得到滿足,也希望透過親密關係得到一種圓滿。就好像我們平常都在萎縮的狀態,自然會想透過正向的情緒來得到一種平衡。不知不覺間,追求快樂、滿足、安全、舒適也就變成我們人生的目標。
仔細觀察,在修行,我們也一樣的,會自然想追求正向的狀態。會強調歡喜、寧靜、愛、滿足。或是哪個部位發麻、發熱、氣脈打通、感覺到心打開、和宇宙融為一體、無邊無際、自由自在的感覺。也會強調開悟、解脫的重要。然而,這些轉變,都離不開頭腦再加上情緒擴大的作用。
你我都一樣的,隨時忘記這些情緒的狀態和轉變,最多還是在反映念頭的狀態或念頭的變化。稍稍進一步分析這些情緒的轉變,就會發現最多只是感官的資料和數據,會生起,也會消失。都是無常,是靠不住的。
除了追求正向的情緒轉變,我們人類其實還有更複雜的運作。常見的一個例子是透過失望,造出情緒上的萎縮。比如說,一個人好不容易見到一位上師,沒想到,上師沒有對他談法,還很隨意和身邊的人閒聊,講話像小孩一樣口無遮攔,甚至一點都不莊嚴,達不到他心中對上師的期待。他不光會失望,還從失望轉出一連串負面的情緒──也許接下來很討厭這位上師,或者反過來開始自責、懊惱,覺得是自己不夠成熟,才會產生這些批評的想法。
此外,有些修行的朋友,會認為身心應該受苦才可以成就。認為自己要忍受靜坐時各種發麻、發痛的感覺,要忍住各種不好的情緒,不要讓它發出來。或是要不斷的懺悔,把全部過去可能犯過的錯透過頭腦不斷重複的反省,才可以得到一個徹底的消除和淨化。心裡好像認為,如果沒有經過這些苦修或磨練,沒有累積一些修行的年資,沒有在情緒上為修行吃過苦,也就不可能有成就。
情緒會在身體留下疤痕
前面提過,情緒本身是頭腦和身體每個器官與細胞之間的橋梁,有著訊號放大的作用。它其實不光是前面說到的「頭腦的產物」,情緒的影響還會落在每一個細胞。一個人遇到情緒上的失落和創傷,會結結實實地落在身體,在細胞的層面留下一個疤、一個印記。
這也就是為什麼,一個人受到很大的創傷,很難去解開。
雖然頭腦有時候可以想通,去把它解散,但是,身體的細胞好像還是在不斷地重複同一個反應路徑,一直要不斷地重複創傷的經驗和痛苦。也就好像細胞所接受到的創傷的訊息,已經凝結在細胞的層面。而它本身已經建立了一個完整的迴路,反過來希望頭腦不斷重複它。
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也都知道,情緒帶來的失落和創傷,是相當難化解的。不光影響這一生,還可能帶到下一生,就像能量已經凍結在細胞的層面,特別難打開。
但是,無論如何,情緒還是頭腦的產物,還是從頭腦衍生出來的。到最後,我們倒不是從細胞的層面去解答,也不是不斷重複過去創傷的經驗可以解開。
反過來,是到源頭──透過念頭,一個人不斷地臣服,不斷地參,不斷去體會到情緒創傷的來源是念頭,而念頭本身是空的。只有這個方法,一路探到最上游的源頭。參到最後,發現連這個源頭都不存在。一個人才自然可以讓任何情緒來,而接著放它走。
不去干涉它,不去干涉眼前的念頭、身體任何部位的萎縮,一個人其實也就自然懂得放過這個世界。陸陸續續把過去的結,自然一層一層打開,而可以徹底從情緒的創傷走出來。
-本文摘錄自《頭腦的東西》 楊定一著
延伸閱讀:
文/林以璿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