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大學:你吃的藥到底有沒有效 竟然還得看腸道菌的臉色

我們經常說,明明是同樣一種藥,為什麼有人吃完了對改善病情與治療極有效果,但是還是有人吃完後療效不顯著,甚至根本沒有反應。這顯然不是藥物出了問題,而是你的身體對這種藥物出現了不同的反應,一般人認為這可能是個人體質的問題,而現在已有科學家研究證實,這種服用藥物效果的差異性,與腸道菌有著密切的關係。

耶魯大學研究發現 腸道細菌和人體對藥物反應中所起作用的強弱有關

由美國耶魯大學微生物科學研究所Andrew Goodman博士所領導的研究團隊針對腸道菌與藥物功效的關係進行了一項研究,結果確定了代謝超過150種藥物的腸道細菌,以及賦予腸道菌這種能力的基因。這一發現強調了腸道細菌在人體對藥物反應中所起的作用強弱有相當程度的關係。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總共研究了271種藥物,是否會以及如何被76種腸道細菌化學修飾。結果顯示,近2/3的藥物被至少一種腸道內的細菌所代謝。隨後,研究團隊確定了許多使細菌能夠代謝藥物的基因。

研究團隊發現,即使是在健康的人腸道菌中,這些基因的數量還是存在很大的差異。在某些情況下,這些差異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的腸道微生物會迅速代謝藥物,但另一些人對同一種藥物的反應卻很慢或根本不起作用。這項研究結果已於6/3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Nature》上。

腸道微生物對於代謝藥物有相當的貢獻

研究團隊指出,藥物的代謝過去曾被認為是肝臟所獨有的功能,肝臟可以將化合物轉化為水溶性分子,以幫助它們從體內排出。這個過程對於確定服用藥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至關重要,藥物需要在體內停留足夠長的時間才能產生效果,但又不能長到積累和潛在毒性的程度。

Goodman指出,一般而言,藥物代謝的研究通常並不評估微生物所產生的貢獻或影響,但在過去幾十年中已出現了微生物代謝藥物的例子。研究團隊希望這項研究可以為理解微生物組對藥物代謝的貢獻,提供了有用的第一步而該研究的共同作者、博士後研究員Maria Zimmermann-Kogadeeva說:「我們有可能使用細菌的基因或物種來預測人體腸道菌群代謝某種藥物的能力。這項工作是識別生物標誌物的第一步,這些生物標誌物將可以讓醫生開出對患者最安全和最有效的藥物。」

未來將可研究腸道菌如何影響飲食與外在環境

至於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博士後研究員Michael Zimmermann則表示,研究結果所確認的這些方法可以進一步說明腸道微生物組是如何調節人體對於非藥物化合物的反應,如膳食營養和環境因素,為未來腸道菌對於外在環境與飲食所帶來的影響等問題提供良好的研究基礎。

參考資料:Mapping human microbiome drug metabolism by gut bacteria and their genes

期刊小檔案:《Nature》是世界上最早的科學期刊之一,也是全世界最權威及最有名望的學術期刊之一,首版於1869年11月4日。雖然今天大多數科學期刊都專一於一個特殊的領域,而《自然》是少數(其它類似期刊有《科學》和《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等)依然發表來自很多科學領域的一手研究論文的期刊。

延伸閱讀:

明明吃飽了肚子還是拚命咕嚕叫 當心可能是腸道菌失調

調整腸道菌群生態,竟然也可以改善脂肪肝

原來大腦不只自己下命令,還會聽腸道菌的話

文/陳亦云 圖/何宜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