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脂肪肝,是指肝臟(包括肝臟血液淋巴組織)的脂肪含量超過肝臟重量的5%,雖然中度以下脂肪肝平時不會有任何症狀出現,但仍應視為一種肝臟疾病狀態。脂肪肝的發生不僅與肝臟本身代謝能力下降有關,臨床研究發現,脂肪肝與腸道内菌群有密切的關係,不同腸道菌群所創造出來的腸道微環境,也會造成對肝臟代謝能力的影響。
苯乙酸的腸道代謝物會促成非酒精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變」(NAFLD)是現代文明疾病中,最普遍存在的一種代謝症候群,主要遈因為吃的太好,營養過剩,導致肝臟堆積過多脂肪。這種疾病影響全球人口數達20億人的健康,全台估計也有1/3的人口有輕重程度不一的脂肪肝。這種脂肪肝可能會進展成非酒精性肝炎(NASH)、肝硬化,並增加肝癌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日前歐洲跨國研究團隊,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變」患者身上找到了一種稱為「苯乙酸」(phenylacetic acid)的腸道菌代謝物,這種腸道菌代謝物不僅會導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變的生成,而其血液濃度更可當作未來早期診斷的重要依據。
在該研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變患者的腸道菌叢不僅豐富度變少,而細菌代謝脂肪的基因與生成內毒素的基因表現卻大量增加。從異常的腸道菌叢導致苯乙酸生成,再藉由肝門靜脈進入肝臟及血液,促進脂肪肝生成,加速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進程,甚至攻擊肝臟免疫細胞而造成肝臟發炎與纖維化。
健康程度不同的腸道會造成不同的膽汁回流到肝臟
用於消化脂肪的膽汁是由肝臟細胞產生,可以將食物中脂肪的大顆粒物質轉化為小顆粒物質,以供腸道吸收,因而,在肝臟與腸道之間必須要有一個通道才行。而當膽汁轉化脂肪前,膽汁必須先被腸道微生物分解形成次級膽汁酸,才能縮小脂肪的顆粒,因此,不同的腸道環境就會造就不同的膽汁,也就是說好的腸道環境帶來的是健康的膽汁,反之一定是不利於人體健康的膽汁。
更重要的是,絕大多數的膽汁在經過腸道微生物代謝後是不會排出體外的,它們往往重新在小腸的遠端被重新吸收回到肝臟,重新吸收的不健康膽汁恰好就是形成脂肪肝的重要推手。
總結一句話,肝臟與腸道透過膽汁相互串連,腸道健康就會形成健康的膽汁,有利於肝臟健康,所以想要有健康的膽汁回流到肝臟,就要保持健康的腸道。
治療脂肪肝,從使用益生菌改善腸道微生態做起
其實脂肪肝是無法用藥物來治療的,必須透過飲食控制與維持運動習慣來改善,但而在中國大陸的脂肪肝實際臨床治療實驗,除了使用保肝藥物之外,再同步使用一些益生菌來進行腸道微生態治療,改善腸道內的菌群,結果呈現不錯的效果。而對於肝功能正常的脂肪肝患者,單獨使用益生菌也能出現相當改善脂肪肝的效果。
延伸閱讀:
文/陳亦云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