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疾病是十大國病中重症人數最多、使用經費最多的疾病之一,因為第5期慢性腎臟病而導致洗腎的患者已經超過9萬多人,而這些人並不是洗腎之後身體就會一直健健康康,因為腎功能不好,會出現很多併發症,甚至是截肢。
根據臨床統計,有1/4的腎臟病患在病程中會出現「下肢動脈阻塞疾病」,也就是俗稱的「腳中風」,腦中風可能會導致半邊癱瘓、無法行動自如;腳中風雖然不會這麼嚴重,但缺血的腿腳卻可能會發黑壞死,最後面臨到截肢的命運。
根據台灣內科醫學會統計,慢性腎臟病患者截肢後的患者死亡率和殘餘腎臟功能成反比,也就是說腎臟功能越差,截肢後的死亡率越高,一個為期 56 個月的觀察性研究顯示,患者接受單側截肢後的死亡率高達 38%,若接受雙側
截肢後的死亡率更達 43%。
那在截肢之前,是不是能提早預防、提早診斷,進而避免這種狀況發生?台灣腎友生活品質促進協會給了一些答案。
「用手摸」自我檢查動脈阻塞
台灣的腎臟病友很特別,其中有40%會合併糖尿病,70%會合併高血壓,而高血糖、高血壓都是導致動脈阻塞的重要因子;罹患糖尿病之後大約15~20年,就會慢慢出現血管硬化等相關的病變,同時,也差不多會因為糖尿病而開始洗腎。
所以洗腎的患者在一知道自己進入洗腎的時候,就要特別注意相關的併發症病變。
台灣血液透析權威、彰化基督教醫院腎臟科主任邱炳芳說,腎功能在惡化的時候,產生的毒素會流往全身,刺激腸道,讓腸道消化食物的時候產生毒素,而這些毒素因為會跟蛋白質結合,所以無法透過洗腎來消除;這些患者的體內就會有大量的毒素在血液中流竄、攻擊不同的器官,再導致腎功能惡化,形成惡性循環。
這些無法正常代謝的毒素,就是血管健康的殺手。不過現在的科技進步,可以用遠紅外線治療儀,來協助改善腳部的血流狀況;內科醫學會資料也顯示,比起運動或是藥物治療,目前相關研究已經證實,做好足部照護,能降低下肢動脈缺血的發生率和因截肢住院的比例。
台灣腎友生活品質促進協會則給了一些洗腎患者每天必做的足部保健,希望腎友們都可以遠離截肢的惡夢。
洗腎患者每天必做的足部保健
檢查腳的血管狀況
- 檢查腳是不是溫暖的:正常的腳摸起來是溫暖的,但如果血管有問題,表示血液循環不良。
- 檢查腳背的脈搏有沒有跳動:正常的腳背會感覺到明顯的脈搏跳動,按下去之後會很快速的恢復原本的彈性。如果沒有脈搏、按下去軟趴趴,表示血液循環不良。
- 抬高腳看腳的顏色是否紅潤:如果腳顏色蒼白,表示血液沒有流到腳部。
- 檢查腳上有沒有變形或是小傷口:如果出現不明的變形、小傷口,代表皮膚因為缺血而營養不良,也同樣是血液循環不好的表現。
保養腳的血管
- 用遠紅外線治療儀照射腳部,幫助改善循環。
- 穿包鞋,少穿拖鞋或赤腳,避免腳部受傷。
- 適度走路、抬腿,幫腿部按摩,增加血液循環。
- 控制血磷、血鈣、血糖、血壓到醫師建議的標準值;按照營養師開的菜單進食。
- 每個月定期回門診檢查。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