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胳針》每年至少 280 萬人死於肥胖!別找理由了,遺傳性肥胖也能逆轉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超重或肥胖已成為全球面臨的最主要健康負擔之一。據世界衛生(WHO)數據顯示,全球有近 20 億成年人超重或肥胖。研究更指出,從 1975 到 2016 年,全球肥胖率翻了近 3 倍,每年因超重或肥胖導致的死亡高達 280 萬,成為僅次於吸煙的第二大危險因素。近日研究表示,肥胖基因也不是你胖的理由,因為後天行為完全可以抵銷基因上的肥胖傾向。

近日,發表在《刺胳針》(The Lancet)旗下期刊《Lancet Digital Health》的一項針對BMI和多種疾病關聯的研究,指出肥胖與30種疾病的因果關係,總共涉及了內分泌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呼吸系統、癌症發生風險,甚至包括足部潰瘍和腎衰竭等等。

肥胖不只是吃太多!研究:基因、生活環境跟腸道菌都會影響

以往大多數人認為肥胖是由於自我放縱、暴飲暴食、不運動引起的,但隨著科學家對肥胖認識的不斷加深,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肥胖的發生過程遠比「吃太多」複雜得多,包括遺傳、腸道菌群以及環境誘導,都是因素。

根據著名國際期刊《Nature》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了總共有49個基因位點與肥胖有關,不同種族之間超重肥胖率的與這些基因攜帶頻率有關。發表在《BMC Genomics》的一項研究指出,肥胖在歐洲和美國更為流行。

另外,發表在《Endocrinology》一項研究指出,環境化學成分常常存在於塑膠容器、各類玩具、農藥、殺蟲劑、顏料燃料以及木製品中等,且含有誘發肥胖的因子於其中。

除了基因與環境因素之外,多項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也是影響肥胖的重要因素。有的人腸道微生物的影響吸收了更多能量,有的吸收的能量就很低,因為脂肪都被腸道微生物吃掉了。然而,腸道微生物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可透過改善飲食方式和生活習慣調整,以改善易胖體質。

擁有胖基因就注定是個胖子?少吃多動還是可以改變

雖然,肥胖與基因有關,但胖基因並不能完全決定你身材。真正決定你是胖是瘦的因素主要與生活習慣,飲食習慣,運動習慣有關!發表《英國醫學期刊》了一項研究報告,該研究對近9000人進行了分析調查發現,只要堅持科學的方法,攜帶胖基因的人一樣能夠擁有好身材。

世界衛生組織(WHO)強調:

  1. 健康的飲食有助於預防肥胖;維持健康的體重;限制來自總脂肪的攝入量並使脂肪攝入從飽和脂肪轉向不飽和脂肪;吃更多的使用水果、蔬菜、豆類、全穀食物和堅果;限制游離糖和鹽的攝入量。
  2. 進行適量的運動:每周有規律的進行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腸癌和乳癌等發生風險;加強肌肉和鍛煉平衡能力,可減少中老年人跌倒,並改善其行動能力;如果想要減重,需要加大運動量。

BMI介於18.5至25之間最理想

對於成年人來說,BMI大於30的為肥胖,在25至30之間的為超重,而在18.5至25之間的則是正常體重。發表在《Lancet》上的一項研究,對來自全世界1000多萬人研究顯示,BMI值太低太高都不好,超過25或低於20會短命,在20-25有著最低的死亡率。

總而言之,超重或肥胖是一種多因素的慢性代謝性疾病,可引發一系列的全身性疾病,比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癌症等,嚴重影響了人們的身心健康。當然,體重也不是一天就長起來的,僅僅意識到肥胖的危害還不夠,管住嘴、邁開腿才是真理!

參考資料:A data-driven approach for studying the role of body mass in multiple diseases: a phenome-wide registry-based case-control study in the UK Biobank

文/林以璿 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肝癌原因不只是「慢性肝炎」!醫:再不減肥你就是高風險族群

權威期刊《Nature》:間歇性斷食不只減肥還能抗癌症!

最有效率運動!每天十分鐘拉筋,一口氣消水腫、防跌倒還能減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