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也可以節能減碳救地球?! 國健署提供選購3原則

pexels

台灣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中的是排名第21位,根據國際能源總署公布的資料顯示,台灣在2015年的總排放量為249.4百萬公噸,占全球排放總量的0.77%;平均每人的排放量為10.65公噸,佔全球排名第19位

當後天(22日)即將迎來「世界地球日」,節能減碳是每個生活在這地球上應盡的責任與義務, 所以要如何進行呢?開始讓自己進入低碳飲食吧!

何謂「低碳飲食」

指得是「在食物的整個生命週期中,盡量排放最少的溫室氣體。」,所以選擇在地、當季食材,並以食物的原態來料理是可以減少碳排放的。所以在各類的食物中,「蔬菜」的種植因為生長週期短,需要的能量資源也會投入得較少,所以碳排放量是所有食材種類中最低的。

低碳飲食的另一個好處 改善國人蔬果攝取不足 

根據國民健康署在106年進行的「健康促進業務推動現況與成果調查」,18歲以上成人每天攝取「3蔬2果」比率只有13.8%,在男性上為10.5%,女性比較高有17%,雖然數值有比105年上升一些,但其實還是顯示台灣人的蔬果量仍然攝取不足,有可能出現營養不良的狀況。

 所以從今天開始,不只是要愛地球,也是為了愛護自己的身體健康,請按照下列3大低碳飲食選購原則,來增加當季及在地的蔬果攝取,以減少碳排放量,不但增進健康也能促進環保:

  1. 挑當季、多蔬果:

每天至少攝取3份蔬菜和2份水果,請多選擇當季新鮮蔬果,像是現在4-5月份就有盛產的茄子、大番茄、胡瓜、絲瓜、大蒜、蘆筍、空心菜、莧菜等蔬菜 ; 水果有香蕉、鳳梨、楊桃、芒果、蓮霧、枇杷、西瓜等。多食用蔬果可促進腸道蠕動、增加飽足感,因為含有許多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

減碳理由 – 產季上收成的蔬菜和水果是可以大幅減少農藥及肥料的使用,而且也減少冷藏、加工保存的機會 ; 也建議水果可以帶皮吃,但要記得洗乾淨後才吃,不僅可以吃到更多的膳食纖維,就能夠減少廢棄物的產生。

  1. 少加工、選在地:

建議用新鮮食材取代加工產品,最好直接吃蔬菜及水果的原形,減少蜜餞、果乾類等加工製品,才能吃進最完整的營養,並減少添加糖的攝取。

減碳理由 – 為什麼要在地食材,因為產地距離愈遠,在運送的交通運輸所產生的碳排放也會愈高,而且長途運送的過程中為要保鮮,食材可能會被添加防腐劑,因此選在地食材是有助於減少對人體健康及環境的損害。

  1. 吃適量、選多樣:

如果你不知道怎麼吃,可以參考國健署公布的「每日飲食指南」建議,可按照個人的身高、體重,還有活動強度來規劃自己的熱量需求,並且達到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帶來的好處是可以維持理想體重。(每日飲食指南請上國健署網站查詢:http://www.hpa.gov.tw/Pages/List.aspx?nodeid=170)

文 / 彭幸茹  圖 /  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