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刀病人最容易「肌力不足」!醫師教你在家訓練秘笈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民眾居家機會大增,部分肌力不足的患者更因減少出門,活動力不足導致身體功能性的衰退。醫師指出,開刀後的病人尤其需要運動,因為這有助於身體復原。其實運動不必劇烈,只要在房間內就能夠完成。

術後有適當的活動,可以幫助早日康復,完全不動反而會延緩身體的復原。不只肌肉量會流失,還可能出現肌肉、韌帶和肌腱僵硬甚至萎縮的問題。

2週不動肌肉馬上少1/3!研究證實術後運動避免復發

美國《復健醫學期刊》上研究顯示,若因受傷、生病、癱瘓,或只是懶洋洋地躺在床上不動,約2週後,年輕人的肌力和肌肉量會降低約3分之1,老年人則降低4分之1。

也就是說,年輕人若2週沒有做任何活動,肌肉量會變得和年長40至50歲的老人差不多。許多人自認為的開刀後休養期,更是遠遠大於2週的時間。但其實已經有許多實驗指出,適當運動能避免疾病的復發。

適當運動能幫助血管生長,北榮推動在家運動APP

實證資料顯示,復健運動不但可促進手術後病人身體功能的恢復,並且可降低其他心臟問題的發生率,特別是加強小血管的生長,以提供心臟更充足的血氧。對於糖尿病的病人,心臟復健運動也可幫助血糖的控制。任何形式的活動只要不過度疲累、喘不過氣來皆可

臺北榮總教學部為了應對疫情當頭、大家普遍不願意出門運動的情形,設計出一款健康者及慢性心臟衰竭、心肌梗塞、開心手術、退化性膝關節炎手術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等患者皆可適用的「醫療AR教學APP」,民眾就可DIY進行肌力及行走訓練。

6招術後運動,在房間就可以進行

APP中,就示範了手術後病人可以在房間內嘗試的運動。建議運動頻率為每個動作一次15下,每天要做3回。一次踏步動作則是50下,同樣是每次3回。

1.腹式呼吸:當吸氣時腹部凸起,反之吐氣時腹部自然凹下,此種呼吸法會特別著重在橫膈膜的運動上,因吸氣時會讓橫膈膜下壓,使胸腔的範圍變大,所以空氣就能進到肺部更深處的地方,給肺部足量的氧氣。

2.站立髖關節伸直運動:方式為站姿,左手扶著椅子,左腳單腳站立;抬起右腿,先前再後,擺盪到髖關節的能動極限。換邊重複相同的動作,左右各10~15次。

3.腳踝幫浦運動:腳踝及腳趾同時用力往上翹,維持 2 秒鐘,再用力往下壓,停 2 秒後反覆進行。

4.坐立膝關節伸直運動:坐在椅子上,盡可能伸直膝關節,持續5秒後放下。

5.坐立髖關節屈曲運動:坐在椅子上或長凳上保持上半身直挺,慢慢將右膝抬高朝向胸部;確保大腿不會翻滾或向外翻,然後暫停1-2秒接著慢慢把膝蓋降低至起始狀態,每側做3組12次重複。

6.踏步運動:若是容易站立不穩,可以雙手扶著椅背進行原地踏步運動。

北榮AR APP讓虛擬教練帶你做運動

臺北榮總教學部臨床教學訓練科主任楊盈盈表示,此款AR APP肌力訓練內容包括上肢、下肢、心肺等動作,透過AR科技虛實混合技術,搭配手機前後鏡頭轉換之設計,由AR虛擬教師帶領,可同時同步看到自身執行動作的正確性。

更有趣的是透過AR空間定位方式進行行走測試後,大數據分析會給予訓練建議(如連續或間歇式訓練) (如圖3),在行走訓練中更會即時語音提醒加速或減慢。使用者完成訓練後會依照完成度給予激勵,且AR教師會隨之蛻變成五階段不同的樣貌,讓使用者明確了解進步的程度,可與在旁親友分享努力的成果,成為持續不斷的動力。

楊盈盈表示,此款「醫療AR教學APP」已有333人體驗,皆給予正向回饋與肯定,且可同步結合智慧手環,訓練時可隨時監測心跳數值變化,讓使用者及照顧者都能掌握練習狀況,可於Google Play商店下載(https://reurl.cc/Ez6VR1),並適用於智慧型手機、平板等不同載具,歡迎民眾來體驗。

文/林以璿 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遠離肌少症不只多吃蛋白質、多運動!醫師盤點 7 大潛在問題

關節活動度受限是人體退化警訊!專家:長久下來就會變成肌少症、骨鬆問題

【影片】肩頸酸痛又緊繃!快學 1 分鐘瑜珈伸展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