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流感疫苗接種事件開始後,民眾格外關注「流感疫苗接種後的不良反應」,許多專家憂心會影響民眾接種意願,重症醫師說明雖然疫苗接種是有出現不良反應的風險,但不打反而比較容易因流感有重病、併發症或死亡的可能,各國醫療專家一定會持續流感疫苗接種計劃。
重症醫學專科黃軒醫師指出,根據研究統計如果不打流感疫苗:超過65歲以上,每10萬人會有100個老人死亡;50-64 歲,每10萬人會10.6個人會死亡。
對此,衛福部長陳時中也持同樣看法,他強調:「不良反應不等於副作用,打疫苗一定有風險,但比起不打疫苗來說相對有保障。」假設接種後也可以多觀察自己身體變化。
一、如何辦判有沒有出現不良反應?
真的接種流感疫苗後,可從兩個方面可以觀察:局部反應、全身反應
- 局部反應:就是注射的部位任何反應變化。
一般人約25~50%可能發生注射部位疼痛、紅腫,64% 的成人接種流感疫苗後,仍會有施打部位酸痛的症狀 。
- 全身反應:就是非注射部位引發的症狀變化。
1-2%族群會出現發燒、虛弱無力等全身性反應,有些特别族群,例如兩歲以下小朋友,接種疫苗之後 24 小時內,仍有 10 到 35% 可能易會出現發燒的。
根據過往學術上的研究,呈訴類流感症狀都出現在打完疫苗後48小時內,之後症狀就會消失了。
二、出現不良反應要去看醫師嗎?
在接種 6-12 小時內,少數人可能在注射部位會有疼痛、紅腫、 發燒、倦怠的輕微反應,就是所謂局部性反應,一般會在接種後 1-2 天恢復。
黃軒醫師強調:「如果48小時之後,症狀仍没有消失,就得去看醫生。全身性反應,也是一樣,48小時之後症狀仍没有消失,就得去看醫生。」
但當身體如果是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就得速就醫,像是「立即型過敏反應」、「過敏性休克」,黃軒解釋:「臨床表現其實包括呼吸困難、聲音沙啞、氣喘、眼睛或嘴唇腫脹、頭昏、心跳加速,如果不幸發生,通常是在接種後幾分鐘至幾小時內,就會馬上出現症狀,而不是一直撐著48小時後才能去看醫生。」
三、如何避免身體出現不良反應?
- 接種後需休息:接種疫苗後,請接種單位附近稍作「休息 30 分鐘」,觀察是否有立即性的過敏反應及不適症狀,無不適症狀再離開
- 按壓施打部位:接種疫苗後請按壓施打部位至少 2 分鐘,並觀察有沒有異常出血,特別是有接受抗血小板、抗凝血藥物或凝血疾病的患者
- 主動告知是否有打針、藥物過敏:尤其是有曾對蛋白質過敏者、心血管疾病患者,這些疾病常常會使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血藥物。
- 記錄疾病變化:自己接種疫苗後,局部及全身性反應,這些狀況通常會2天內自行緩解。
- 異常請儘速就醫:超過 2 天仍有發燒、呼吸困難、心跳加速等症狀,請儘快去看醫生。
四、為什麼要打流感疫苗?
如果沒有施打流感疫苗,平均每十萬人口,因有高達18.1人產生流感重症肺炎有機會導致死亡,黃軒強調:「這比率和接種流感疫苗,百萬人中才只有一個出現不良反應,這差異太大。」
如果親友無法接種疫苗,身邊的人就更需要接種流感疫苗,除了能保護自己,也可保護那些無法接種的親友,達到「群體免疫」的概念。
且同時受到COVID 19 大流行下,美國軍方醫院最新的研究發現,當流感疫苗接種率較高的老年族群,會降低COVID-19的死亡率。 且更具體指出 :接種流感疫苗覆蓋率每增加10%,COVID-19死亡率,就會顯著降低28%。
黃軒醫師強調:「避免重症流感仍然是先打流感疫苗才能有效,各國醫療專家一定會持續流感疫苗接種計劃!」
文、圖/王芊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