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到了中年後,男性容易因為前列腺肥厚問題導致半夜頻尿,但其實不少中年女性同樣有這樣的困擾,甚至因為沒辦法根治,成為許多女性的難言之隱,這就是所謂的「間質性膀胱炎」。
奇美醫學中心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林才揚表示,間質性膀胱炎 (也稱為膀胱疼痛症候群) 是一種臨床症狀組合的統稱。
頻尿、急尿、夜尿維持超過 6 週,即為間質性膀胱炎
根據台灣泌尿科醫學會治療指引,「間質性膀胱炎」的定義是「與膀胱相關聯的不愉快感覺 (包含了疼痛、腫脹等不舒服的感覺),且合併有下泌尿道症狀 (頻尿、急尿、夜尿等) 維持超過 6 週,同時沒有泌尿道感染或者其他致病原因。」這種膀胱不愉快的感覺是在漲尿時比較明顯,不過排尿後疼痛就會消除。
根據一項美國流行病學統計,間質性膀胱炎的盛行率為每十萬人有 52 位。在臺灣,間質性膀胱炎的盛行率從 2002 年的每十萬人有 21.8 位上升到 2013 年的 40.2 位,其中女生是男生的 3 倍之多,而且大於 65 歲的盛行率最高。
「膀胱水擴張術」判斷間質性膀胱炎
「間質性膀胱炎並非單一病因所導致的疾病,目前比較常用的假說有慢性或無症狀細菌感染後,所產生的免疫反應、自體免疫疾病、膀胱受傷後,造成神經性慢性發炎、膀胱表皮缺損造成通透性增加。」林才揚分析。
間質性膀胱炎是一種排除性的診斷,在診斷間質性膀胱炎時,必須先安排一系列的檢查排除掉其他混淆的疾病,如膀胱及攝護腺惡性腫瘤、感染、膀胱過動症、尿道憩室、骨盆底肌肉功能異常等等,才能去作診斷。如果排除混淆的疾病,接下來建議的檢查,包括詳細的病史詢問、理學檢查、排尿日誌、尿液檢查、膀胱水擴張術。
膀胱水擴張術是在全身麻醉下,利用膀胱鏡把膀胱灌注生理食鹽水,直到膀胱內壓大於 80 公分水柱。然後在排水後,有間質性膀胱炎的病人,膀胱會出現腎絲球狀出血點、出血斑、片狀出血或黏膜裂縫的現象。
「經尿道膀胱水擴張術可以將其分為潰瘍型和非潰瘍型。」林才揚解釋,兩者在治療上唯一不同的是,潰瘍型必須作潰瘍切除術,以去除患部的感覺神經和發炎,才能得到較好的症狀改善。
4 線治療,醫師籲需有耐心於疾病共處
林才揚指出,在臨床上治療間質性膀胱炎的療法極多,皆能針對症狀作治療但無法根治。
第一線治療:保守治療(壓力減緩、飲食控制)、口服藥物(症狀治療)、潰瘍切除術。
第二線治療:膀胱內灌注(玻尿酸、肝素等等)。
第三線治療:肉毒桿菌素注射、經皮電刺激術。
第四線治療:膀胱切除手術、膀胱成形術、臨床試驗(注射高濃度血小板血漿)。
林才揚表示,間質性膀胱炎是一種慢性、病因不明、多致病因子、易復發而且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方法的疾病。它對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交行為、生活品質都會造成重大的影響,因此建議如果有相關症狀,應儘早就醫來讓醫師給予適合的治療。
文/林以璿 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