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約 250 萬人因疫情影響精神健康,專家:應慎防「社會孤島」現象

近日全台新冠疫情又陷入緊急狀態,已與新冠病毒奮戰一年的我們,恐怕還要抗戰更久。精神健康基金會(以下簡稱精健會)先前於 2020 年 12 月公布一項調查,顯示全台約有五百萬人因疫情而經濟狀況變差。

疫情衝擊影響精神健康

因疫情而經濟狀況變差的人數占此次調查的 2 成左右,換算成台灣成人人口數約五百萬人受影響,且其中一半處於精神健康欠佳的狀態(<80 分)。精健會表示雖然有振興方案改善國人受疫情影響的經濟困難,但應更重視金錢帶來的精神問題,去補足社會中對精神資源的需求以及困難。

此外,也約有五百多萬人因社交距離的不便性而精神狀況欠佳。

istock 照片檔 ID:1049772134

每三位受訪者中有一位在過去一年有過孤寂經驗

孤寂經驗是指沒人陪伴、不受重視、被隔離孤立的感受。其中待業者、利婚喪偶者、獨居者是形成「社會孤島」的高危險族群。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郭慈安說:「要發掘落入孤島現象的個案或家庭蠻不容易的,且也經常不輕易接受協助,往往需要鄰里或是很親近的親友發覺,才得以有些緩解。」

例如,有些年長夫妻互相照顧或是獨居失智的個案,他們往往會覺得自己生活沒有問題,但事實上當感到孤寂或生活上有困難時,卻沒有人可以諮詢、陪伴甚至找到對的資源和方法。

落入孤寂圈套時,正向心理格外重要

郭慈安說,當覺得身邊的人沒有任何原因就漸行漸遠,生活開始不規律(日夜顛倒)、暴飲暴食(甚至是不食),對以前有興趣的事都不感興趣,甚至對於周遭發生什麼事情都不關心,可能就需要多加關心或是通報里長、社會局,也可以邀請落入孤寂感的民眾打 1925 專線,若照顧者需要協助可撥打 0800-50-7272。

iStock-962692800

而若面對疫情感到焦慮或憂心,開始不敢外出或是不與人互動,可以參考幾個作法。

  1. 規定自己每天在家裡要做 1-3 項自己喜歡的小活動,每一項幾分鐘,例如,看電視、種花、泡茶、打電話或用 LINE 問候他人。
  2. 想像自己生活的美好,像是感謝自己還能享受的人事物。
  3. 用視訊、網絡或看書(或聽書),搜尋、練習一些正向心理的調適方法。

郭慈安也提醒,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一天不說話、不出門或不看窗外事物,過著規律的生活才能降低孤寂感的影響。希望大家可以在與新冠病毒抗戰的同時,顧及自己的精神健康,好好的過生活。

文/莊筱彤 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COVID-19/病毒突變怎麼辦?國際期刊:人體免疫細胞也在悄悄升級

桃園醫院群聚事件威脅未減緩!陳時中:2/4以前不能鬆懈

戴口罩為什麼還是被傳染?小心「口罩」放桌上成大忌 6大NG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