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是人體最重要的解毒器官,但也是最容易受到損傷的器官之一。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 2008 年報告統計,台灣有超過 250 萬人受到慢性腎臟病的困擾,而重金屬中毒、止痛藥吃過量,甚至只是小感冒引發的肺炎,都可能導致腎功能在短時間內快速下降,演變成慢性腎臟病,最後走到洗腎(透析)。
而走到透析的病友,因為腎臟代謝功能變差,血液循環容易阻塞不良,所以下肢的血管也比較會阻塞,而靜脈血流長期不流動,也沒辦法流回心臟換成新鮮的血液,慢慢的血液就會堆積太多廢物而凝結起來,在下肢變成血栓,就像是卡了一塊「人血糕」在靜脈血管裡。
而這個「人血糕」堆久了,當病友進行血液透析的時候,就更難從血管中把舊的血液抽出來清理毒素,所以不但透析變得比較吃力、疼痛,效果也變得比較不好。而這個過程中,血流可能看起來還是會流動,但其實流動的速率跟量都不夠多,清理的程度也不夠多。
透析病友出現下肢靜脈栓塞的症狀
- 突然劇烈腰痛
- 血尿增加、尿蛋白增加、腎功能急劇下降
- 下肢冰冷、疼痛、發黑。
- 不對稱的下肢水腫。
- 洗腎用之瘻管震動感比平時薄弱、血管彈性雖然不錯但有明顯膨脹
根據健保署統計資料,光是 2018 年,因急性、慢性腎臟病而就診的門診、急診人數就達到 58 萬 6447 人;而在急性腎臟病中,又有大約 25% 的患者會變成慢性腎臟病,目前台灣有 9 萬多人正在進行透析治療,那就是一輩子必須面對的難題。
對於腎臟衰竭的病人而言,長期且定期的血液透析常常是維持生命及提高生活品質的辦法,在接受血液透析前,必須先接受動靜脈瘻管的手術,才能清除血液中的新陳代謝廢物和雜質後,將淨化的血液輸送回體內。但動靜脈瘻管就可能會讓血管阻塞的情形更嚴重,定期檢查動靜脈瘻管的彈性、血流狀況,是非常重要的。
當然對於透析病友來說,除了要記得跟醫師討論檢查動靜脈瘻管的健康之外,自己做一些自我保養也是很重要的。
透析病友每天必做的足部保健
- 檢查腳的血管狀況
- 檢查腳是不是溫暖的:正常的腳摸起來是溫暖的,但如果血管有問題,表示血液循環不良。
- 檢查腳背的脈搏有沒有跳動:正常的腳背會感覺到明顯的脈搏跳動,按下去之後會很快速的恢復原本的彈性。如果沒有脈搏、按下去軟趴趴,表示血液循環不良。
- 抬高腳看腳的顏色是否紅潤:如果腳顏色蒼白,表示血液沒有流到腳部。
檢查腳上有沒有變形或是小傷口:如果出現不明的變形、小傷口,代表皮膚因為缺血而營養不良,也同樣是血液循環不好的表現。 - 保養腳的血管
- 用遠紅外線治療儀照射腳部,幫助改善循環。
- 穿包鞋,少穿拖鞋或赤腳,避免腳部受傷。
- 適度走路、抬腿,幫腿部按摩,增加血液循環。
- 控制血磷、血鈣、血糖、血壓到醫師建議的標準值;按照營養師開的菜單進食。
- 每個月定期回門診檢查。
文/盧映慈 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