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萬YouTuber「愛莉莎莎」去年11月發表有關「肝膽排石法」影片,遭到醫界知名YouTuber「蒼藍鴿」拍影片狠狠打臉,愛莉莎莎昨(13)晚竟針對此事再度上片,強調自己有做功課,反指蒼藍鴿引述的期刊為讀者投書,可信度低,掀起臉書、PTT、Dcard等網路論壇大量討論。
台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醫師張健輝表示,膽結石的成分包含膽紅素、膽固醇及鈣,病人因膽汁平衡功能不佳,若加上攝取過多油脂及膽固醇,膽汁中膽固醇含量升高,造成膽汁濃度增加,與膽囊中的膽泥、膽砂及膽鹽等物質融合一起,而漸漸形成結石。
膽結石最常見症狀為「胃痛」
膽結石最常出現的症狀就是疼痛,由於膽囊位於右上腹,所以疼痛主要會出現在右上腹,但也有些人疼痛發作起來,會牽連到右邊的肩膀,甚至是兩個肩膀的中間,通常也會伴隨著噁心、嘔吐等消化不良症狀。
膽結石發作通常比較常發生在吃大餐後或是吃完飯後,通常痛起來時會是持續性,一般會持續30分鐘以上,但很少會超過6小時。當膽囊有結石時,因膽結石阻塞膽囊出口,造成膽囊炎,疼痛伴隨而來:更甚者膽囊破裂,還會引發腹膜炎,對身體的傷害不容小覷。
台灣10%的人有膽結石!女性、肥胖、多胎生產最危險
膽結石發生率高,在台灣每十個人就有一人罹患膽結石。大千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林裕鈞表示,膽結石的好發族群為大於40歲、女性、肥胖、多胎生產。
原因可能是因年齡增長導致膽固醇分泌增加、膽酸合成減少,而多胎生產的婦女則可能是懷孕期間膽固醇分泌增加,但膽囊收縮減少,因此提高結石的風險。
三大原則避免膽結石找上你!
林裕鈞表示,民眾想要預防膽結石發生,飲食上應多吃蔬菜、澱粉類主食要減量、少吃油炸與甜食及規律運動。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則是給出3道原則避免膽結石。
- 注意飲食多樣化,尤其要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各種蔬菜水果、豆類、粗糧穀物等。
- 少吃精製的穀物,少吃糖,尤其是添加糖。
- 選擇健康的食用油,花生油、玉米油等等油脂,最好換著吃;盡量減少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攝入。
張健輝呼籲,當上腹部疼痛、胃悶、胃脹氣、噁心、飯後胃痛、半夜睡眠中胃痛等症狀,可能是膽結石引起。一旦發生這些情形,務必盡早請專科醫師診斷,及早對症治療,避免更嚴重的膽結石併發症。
文/林以璿 圖/林以璿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