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為東亞最胖第一名,平均每兩人就有一人有過重或肥胖問題(過重亦即 BMI 大於 24,肥胖亦即 BMI 大於 27),有許多人透過飲食、運動、行為改變來減重,也有些人選擇做減重手術來擁有健康、好看的身材。
在一次的門診中,高雄雅得麗生活診所減重門診醫師陳彥伯分享,一名 BMI 50 kg/m2、本身還有一些慢性病的病人,因為兩腳痠痛到不行,考慮找某醫學中心進行減重手術,詢問陳醫師如何建議。
減重手術健保給付有 2 條件
從民國 109 年 5 月 1 號開始,台灣健保對於病態性減重手術治療的給付,須符合下列條件:
- BMI >= 37.5,或 BMI >= 32.5 且合併有高危險併發症,例如,第二型糖尿病、糖化血色素經內科治療後仍為 7.5%、高血壓、呼吸中止症候群等。
- 年齡介於 20-65 歲,需減重門診治療(或門診相關佐證)滿半年以及經運動及飲食控制半年以上,無內分泌疾病引起的病態性肥胖、無酗酒、藥物濫用或精神疾病、精神狀態健全、經由精神科專科醫師會診認定無異常。
第一點是必要條件,但是也需要滿足第二點,才比較容易通過,或者由主責醫師幫忙爭取。
陳彥伯表示,這樣的條件設定,主要是考量 BMI 在 25 到 32.5 中間的這個族群,普遍上還是會建議先行比較保守性的門診治療處理。
而像是 BMI 50 kg/m2、體重過重的族群,在手術過程會面臨什麼風險呢?本身有台灣麻醉專科醫師證照的陳彥伯指出:「其實台灣的每個麻醉醫師最不希望在臨床遇到的兩大族群,就是體重過重的族群和小孩。」
體重過重族群動手術的 2 大困難
氧氣消耗快,手術中放呼吸管較困難
體重過重的族群相對同年齡體重正常的人來說消耗的氧氣量比較大,打麻醉睡著很容易,但是要順利的、舒服的醒過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陳彥伯說:「當我們用全身麻醉讓病人睡著的時候,有很大的比例都是需要置放呼吸管的。」
就好像潛水,我們沒有氧氣就不能長期待在水中。在腹腔鏡手術跟手術範圍比較大的手術,如果沒有呼吸管,麻醉深度不好掌控,也容易會有呼吸道嗆到、氣管痙攣,造成麻醉病人血氧往下掉的風險,嚴重的時候會需要急救。
在打完麻醉藥之後,每個病人都會有一段時間暫時停止呼吸。醫師通常會先讓要全身麻醉的病人吸面罩的氧氣,事先預防肺部有比空氣當中濃度還高的氧氣,這樣在打完麻醉藥、把呼吸管順利放進去前,才比較不會掉氧氣濃度。
如果麻醉醫師評估認為睡著後氧氣掉的風險比較大,也可能不會讓減重病人完全睡著,會先用減緩不舒服的藥先「插管」後,再讓病人睡著進行手術。
體重過重的族群因為軟組織肌肉脂肪等等比較多,呼吸管比較不好放,氧氣也消耗比較快,所以一開始的「插管」步驟就比其他類型的病人格外費精神。
加上如果已經體重過重多年,同時有睡眠呼吸中止症,或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抽菸等等,心肺功能也會比較差。
所以這些高度肥胖的族群都會再安排肺功能、心臟檢查。如果心臟收縮有問題,可能血壓也容易在一開始或手術當中出現比較低的狀況。
甦醒過程較慢,需至加護病房觀察
體重過重的族群除了麻醉前氧氣消耗的比較快之外,甦醒過程會比體重正常的族群來的慢。因為麻醉藥會殘留在肌肉或組織當中,所以甦醒的時間會比較長。另外也因為腹部的壓力比較大,在平躺手術或腹腔鏡手術的時候,肺部多少都會因為肚子的壓力無法完整擴張。
肺部就像一個氣球,氣球要撐起來後吹氣、放氣比較輕鬆,如果新吹一個扁扁的氣球會比較費力,而體重過重的族群在全身麻醉插管完,他們的肺部的一些部位就像還沒有吹起來的氣球,如果太快甦醒,在病人力氣還沒完全恢復時,就會因為覺得吸不到氣而緊張。這也是需要進入加護病房觀察、好讓肺部慢慢擴張跟力氣恢復的原因。
體重過重的族群在一生當中比較容易碰到的疾病會以膝關節、腰關節、或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為主,為了避免進行這類疾病的手術以及手術過程中可能會有的風險,陳彥伯建議 BMI >25 kg/m2、體脂率超標的族群,就要比較積極的自我控制,尋求減重醫師、營養師、運動教練的幫忙。
另外,陳彥伯醫師也提醒,需要進行減重手術的族群,大部分的醫院會有完整的照護系統,有些是不在健保給付內的自費項目,可以跟外科醫師、麻醉科醫師兩方討論再做決定。
文/陳彥伯醫師 圖/蘇鈺婷
※ 本文授權自陳彥伯醫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