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歲是大腦發展關鍵!小兒神經科醫師說明腦力發育三大原則:陪伴、刺激、營養

想讓孩子變成聰明、健康、長高長壯的人嗎?孩子的發育真的不能等!大腦發展在 3 歲前才是黃金期,只要一覺得不對勁、或是比別人慢,其實爸媽就要有警覺,及早讓孩子接受「發展評估」及「早期療育」,更可以有效提升其神經、智能、認知、與動作技能發展。

讓孩子大腦發展的三大原則:陪伴、刺激、營養

小兒神經醫學會秘書長、雙和醫院小兒神經科醫師郭雲鼎說,嬰幼兒大腦發展問題過去常常被忽略,根據國外研究,兒童發展問題被診斷出來的平均年齡是 4 歲,但嬰幼兒的發展高峰期落在 0-3 歲,這段差距就讓孩子失去把腦力追回來的黃金期。

而想要讓孩子的腦力追回來,除了先去小兒神經課進行發展評估,跟醫師、治療師討論早療的辦法之外,爸媽也要注意「陪伴、刺激、營養」的重要性。

  • 陪伴:多與寶寶互動能建構更完整的親子關係。
  • 刺激:透過聽音樂、說故事等活動,也能刺激寶寶的外在學習。
  • 營養:補充 DHA、葉酸、膽素、神經鞘磷脂、葉黃素等,才能幫寶寶大腦發展打好穩固基礎。

「如何刺激也是很重要的!」馬偕兒童醫院小兒神經科暨早期療育評估中心主任陳慧如說,很多爸媽會以為「大隻雞慢啼」,想說自己的孩子只是發展比較慢一點,只要上了幼兒園、受到刺激就會追上了。但其實在家中環境就需要給孩子大量刺激,所謂的刺激並不只是在學校、跟外人相處的刺激。

案例:

2 歲 3 個月大的阿偉平時只會「ㄚㄚㄚ」的發聲,甚至還不會說爸爸、媽媽、掰掰等簡單單字,平時工作繁忙的爸媽聽從長輩「男生發展比較慢」的說法,認為應該只是自己的孩子發展速度比其他小孩慢一些,只要開始上幼兒園後就可以追上同齡孩子,便不以為意。

直到前往健兒門診注射預防針時,才被兒科醫師提醒阿偉可能有發展問題,經小兒神經科評估後,原來阿偉的狀況為「後天環境刺激不足」導致的口語表達發展遲緩。所幸在專業醫療資源與親子共讀的協助下,目前阿偉已經可說 3-4 個字長度的句子,也已與同齡的孩子差距不大。

注意孩子的需求!小兒神經科醫師提醒:翻身、爬行就能看得出來

小兒神經醫學會理事長、臺大兒童醫院小兒神經科主任李旺祚表示,根據小兒神經醫學會的最新調查,家長們對於孩子的腦神經發展還是有一些迷思,只要能修正這些迷思,自然就能讓孩子從小就發展腦力的良好環境。

迷思一:大腦發展可以慢慢來

李旺祚表示,嬰幼兒發展黃金高峰約落在 0-3 歲,只要寶寶未能達到某些評估指標,就應該就醫,請專業醫師評估指標所代表的意義。

「根據調查,超過 7 成家長不完全清楚各階段嬰幼兒發展指標!」郭雲鼎醫師特別提醒,其實兒童手冊中的翻身、爬行、抓握、步行、說話等動作,都是嬰幼兒大腦發展的前哨指標,透過小動作即可看出寶寶腦部發育的端倪,提醒家長除了生理發展與疾病,平時可透過兒童手冊與互動多留意寶寶的狀況。

迷思二:大腦的腦力是先天遺傳的

根據調查表示,僅 2 成家長認為腦發展可靠後天行為改變。郭雲鼎強調,其實遺傳僅是腦發展影響的因子之一,並非完全不可逆,一般正常的寶寶,可透過家庭的陪伴、多元的外在刺激與完整營養補充等三要素,全面幫助寶寶的腦部發育。

而一旦發現寶寶發展跟不上,就可以到小兒神經科進行評估。陳慧如說,小兒神經科的專業在於「可區分嬰幼兒發展遲緩的原因」,並給予家長正確的治療方向,減少嬰幼兒被誤診而錯失大腦發展的黃金治療期。

文/盧映慈 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前庭覺是如何影響孩子能力發展?15 種強化小孩前庭覺系統的遊戲

大腦在 0~6 歲發展最快!讓腦神經學家教爸媽「分階段」把握幼兒腦部黃金期

孩子發育較慢需要看醫生嗎?看懂「兒童生長曲線」搭配行為觀察,避免錯過黃金發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