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即時/什麼叫「群聚」感染?聚餐、活動多少人以上算是群聚?

台灣本土案例連環爆,目前除了華航、諾富特飯店之外,還掌握有 3 起群聚,包含宜蘭遊藝場群聚、新北蘆洲五股獅子會群聚、萬華茶藝館群聚。而到底什麼叫「群聚」感染?

只要有人、時、地的關聯,就算群聚感染

根據疾病管制署的資料顯示,地方政府衛生局(所)或疾病管制署檢疫單位發現其轄區發生疑似「群聚事件」,應進行通報。而比如類流感、上呼吸道感染、不明原因發燒、咳嗽超過 3 週以上等問題,只要有「人、時、地關聯性,判定為疑似群聚感染且有擴散之虞」,就算是群聚的一環。

所以像是宜蘭遊藝場群聚,感染者都在近一週內宜蘭遊藝場的足跡、或是屬於接觸者,人數已經超過 8 人,還有繼續擴大的風險;獅子會聚會則是都在獅子會聚會中,沒有戴口罩的近距離接觸,也已經來到 20 人確診;萬華遊藝場則有很明顯的互相接觸感染鏈。

聚餐、活動多少人以上算是群聚?

依照上述的規範,所以其實只要一起事件有 2 人以上的感染,就算是群聚感染,也有傳播出去的風險。不過第二級的防疫規範,是認定室外 10 人、室內 5 人以上聚會有群聚感染的風險,所以目前是以 5 人作為一個基準點,包含日本、英國、新加坡等多個國家都是以 5 人作為標準。

事實上,在統計上也觀察到,5 人以上的聚會,座位就難以安排成彼此都有保持 1.5 公尺社交距離的模式,所以算是一個分辨風險程度的人數基準。

比如 2 人聚會可以自己面對面保持 1.5 公尺,3 人聚會可以成三角形保持 1.5 公尺距離,4 人聚會也可以梅花座。但 5 人聚會就會變得很難安排,空間也會比 4 人聚會來得要求更大;甚至有可能因為距離太遠而需要更用力說話,增加脫下口罩的機率。

不過在疫情嚴重的時期,即使 4 人以下聚會還是有染疫的風險,建議無論是什麼樣的聚會,都要保持社交距離 1.5 公尺,並戴上口罩;即使在聚餐時,只要縮短社交距離,就要戴好戴滿;或是將見面改成遠程、線上的社交,才能把染疫風險降到最低。

文、圖/盧映慈

延伸閱讀

COVID-19/封城會怎麼樣?禁止外送生活物資要怎麼採買?

快訊/新增 13 例本土個案!獅子會群聚、萬華群聚、宜蘭群聚疑似有關聯

COVID-19/通風防呼吸道疾病!台大公衛學者:每 20分鐘就要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