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本土疫情在 5 月 11 日開始大爆發,連續 4 天確診人數都超過雙位數以上,5 月 16 日更是來到了史無前例的 206 個個案,衛福部次長石崇良表示,因應這一波疫情,相當多的企業非常擔心,建議大家可以遵照 2020 年 3 月份就已經發布《企業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營運指引》。
而對於 17 日迎來雙北升三級後的第一個上班日,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希望大家能採取彈性上班、分流上班的方式,可能一波 7 點、一波 8 點、一波 9 點上班;目前公務機關已經進行分流政策,民間也可以跟進。而在上班的途中,一定要戴好口罩,不亂摸眼口鼻,到辦公室後也要洗手消毒。
「建議在家上班」!指揮中心宣布 7 大點營運指引
石崇良表示,當初這個指引只有分成 2 個階段,所以現在已經處於當初的第二階段「疫情已進入發生持續性或廣泛性社區傳播的持續營運計畫階段」,包括人員出勤、業務推展及生產營運等,都需要降低疫情對企業營運的衝擊。
建議企業依「疫情情境、風險評估、因應對策、應變組織和緊急聯絡網、持續營運計畫演練」這 5 大架構,盤點核心任務、衝擊面,並分別建議從人員、業務、生產、營運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分別就保護員工降低感染風險、人員辦公、出勤及出差方式改變因應、企業持續營運因應措施,以及其他配合衛生主管機關政策之措施,提供因應對策制定的建議或規定。
石崇良表示,這裡面 2 塊要強調,第一是全面性,對員工、工作場所加強衛生管理,一定要落實員工健康監測計畫,即時異常通報追蹤處理。
「一旦有任何不舒服,或者需要休息的原因,都希望企業能給予較寬鬆的請假條件,讓他能夠適時在家中休息,尤其是有小朋友的部分,可以讓家長比較有彈性的去請假,但是應該要強化,休息這塊時間的管制管理。」石崇良說。
另外對於辦公的空間跟人力,如果再不同的警戒區移動,有疑慮的建議居家辦公,或異地辦公,辦公裡頭盡可能保持社交距離 。若無法保持社交距離,就全程配戴口罩。
- 執行員工健康監測計畫及異常追蹤處理機制。
- 落實生病在家休息。
- 彈性調整人力,啟動異地辦公或在家上班機制。
- 進行空間調整,讓人員保持適當間距,將員工間及與客戶或其他合作夥伴間進行空間區隔。若無法維持社交距離,須配戴口罩。
- 員工餐廳須保持桌與桌距離 1.5 公尺以上或設有隔屏,餐桌設有隔板。若無法落實,以外帶為之。
- 取消或延後與工作相關的集會或活動或改其他替代方案 (如視訊)。請員工勿參加集會活動。
- 部份幼兒托育和學校可能會暫停上課,提供彈性請假照顧兒童。
在有確診者的管理部分,石崇良也表示,需要特別注意清潔消毒的部分,
- 注意清潔消毒。
- 辦公室分艙分流,落實健康管理的要求。
指揮中心表示,由於企業種類及營運模式差異性大,請依計畫成立應變小組,依照中央指揮中心的建議,針對疫情進行滾動式管理。指揮中心請各部會轉知轄下單位及相關產業公會,透過各管道落實持續營運計畫,讓企業受疫情影響的衝擊降至最低,待疫情結束後也能儘速恢復核心或優先項目的營運能力。
文/林以璿、盧映慈、江宏倫 圖/盧映慈
延伸閱讀:
疫情即時/週一上班捷運、公車超危險!最髒 2 個地方一定要避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