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對策/疫情嚴重讓人焦慮害怕!心理師用 5 招照顧防疫心情

台灣近日本土疫情升溫,但隨著將近一週的轟炸,加上居家上課、上班的人變多,不少人在集中管理的壓力下,產生了「疫情焦慮」的狀況。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林上能指出,2020 年有許多國外研究提到疫情帶來的壓力對身心健康的負面影響。例如:產生焦慮、驚慌、無助等情緒,影響睡眠、食慾及身體不適,甚至是更多的菸酒需求,降低疫情中的生活品質及免疫力。

而壓力會降低自身免疫力,如何面對壓力,將會是度過疫情非常重要的課題,用 5 招幫助自己度過難關。

1. 少看新聞、忘記確診數字吧!

諮商全聯會理事長黃雅羚表示,之所以會焦慮的原因,是因為「自身無法控制的事情」。

害怕失控、無法忍受不確定的事情跟世界,就容易感到焦慮。

「面對動盪會焦慮是非常正常的,而且適度的焦慮也能幫助我們提高警覺,但過度的焦慮反而會影響身心健康與免疫力。」黃雅羚說。

所以當真的面對到自己沒辦法控制的事情時,最好就是「不要再看了」。

2. 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門,做好自己能掌握的事

除了放棄自己不能掌握的事情,也可以透過做好自己能掌握的事情來感到「正向」,專注於自己相對可掌握的事物,就能讓自身在疫情當中找到控制感,保有正向的能量。

黃雅羚說,比如落實戴口罩、勤洗手、避免外出等防疫措施,就是一個維持

3. 找事情來做

諮商全聯會也呼籲,試著將自己的關注焦點從對外界與他人的猜測,回到自己的身心關照上。

  • 做些平常因忙碌而沒有做的事
  • 做自己的興趣嗜好。
  • 維持居家運動的習慣

讓自己即使待在家中也能夠同步維持身心健康。如此在混亂之中也能感受到控制感,更有能量一起面對疫情的變化。

4. 理性規劃來購物,緩解焦慮情緒

諮商全聯會媒體與公共關係委員陳劭旻表示,防疫政策的出入限制首當其衝就是民生需求,可以透過理性規劃的購物,避免人擠人、群聚感染,同時也能緩解焦慮的情緒。

  • 列出家中有的資源。
  • 盤點還需要什麼,並列舉購買清單
  • 使用外送、網購等服務,或是安排人潮較少的時候出外購物。

5. 感覺自己的情緒,有不對就要分享

而如果不管怎麼冷靜、理性規劃,都還是覺得壓力很大、很負面、很焦慮,可以跟信任的人分享自己的情緒,千萬不要覺得這種情緒很丟臉。

如果沒有可以談心的對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建議可以撥打 1922 尋求協助,或是撥打各縣市的衛生局心理衛生中心尋求,讓心理健康專業人員陪您渡過難關。

文、圖/盧映慈

延伸閱讀

疫情即時/全台升三級警戒!民眾怎麼做?9 大指引一次看

疫情即時/北醫證實 4 醫護感染!院方:排除院內感染可能性

疫情即時/病毒入侵醫院!台大發聲明呼籲:教職員工勿進入醫學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