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生活對策/公廁也有可能是傳染病毒的地點?上廁所把握五大原則

先前高雄市出現新增「餐廳群聚」,明明兩桌確診者互不認識,且在同家餐廳但不同包廂用餐,到底是怎麼互相傳染,當時專家研判傳染源頭可能是與確診者使用 「同間廁所」。

糞便中帶有新冠病毒!呼吸道檢體不一定驗得出

在疫情緊張時刻,病毒無所不再,除了跟人保持社交距離外,環境中也有可能潛藏病毒,重症醫學黃軒醫師提醒即使在外面使用公廁,也要提高警覺。

但廁所是如何傳播病毒病毒?跟去發表在國際期刊《腸胃學》(Gastroenterology)的一項研究,針對4243名患者的60項研究的滙集分析中:

  1. 非嚴重COVID-19的患者中有11.8%出現胃腸道症狀
  2. 嚴重COVID-19的患者中有17.1%具有胃腸道症狀
  3. 所有COVID-19的患者,合併有胃腸道症狀比率為17.6%
  4. 這些COVID-19的患者,合併有胃腸道症狀的糞便樣本中,找到病毒機率為48.1%

黃軒指出:「最擔心恐怖的是,在這些樣本中,竟有70.3%的糞便樣本陽性,但這些COVID19 患者的呼吸道樣本採檢是陰性的。」

圖片來源:freepik/photoAC

過半確診患者糞便中都帶有病毒

過去香港也有調查發現不同病毒在糞便中的比較,有一半左右的COVID-19 患者,仍然有病毒藏在糞便中。

  • SARS 病毒:糞便RTPCR陽性率 : 86-100%
  • MERS病毒:糞便RTPCR陽性率 : 15%
  • COVID19 病毒:糞便RTPCR陽性率 : 52%

有什麼樣的狀況糞便中的病毒會跑出來,其實就是「沖水」時,因為馬桶內產生強烈的湍流,沖洗引起的湍流會將含有病毒的氣溶膠顆粒從糞池中排出到馬桶附近的空間。

病毒也可能附著在廁所環境

美國一項研究顯示,這些糞池噴出來的顆料在衝水後,約40-60%都會馬上噴出超過馬桶蓋,也就是一個人的高度了。

且這些病毒不只在空氣當中,也可能在廁所周邊物件表面,包含浴室的水槽,淋浴的把手或水龍頭上發現的。研究人員針對一般住宅的641個不同的環境採檢,發現如果有COVID19 的患者,使用廁所時,發現 有23.8%在廁所馬桶附近的地點,都會被病毒污染!其中病毒呈現陽性,最嚴重的物件,就是馬桶(50%)。再來才是水槽、水龍頭、淋浴(40%),最後才是廁所地板(10%)。

上廁所也要遵守防疫準則

所以當在在外使用餐廳廁所、公廁時都要提高警覺,黃軒醫師也提出五大自我保護的方法:

  1. 儘量不要使用公共廁所:在社區感染大爆發中,盡量不要使用公共廁所,減少外出,即使要出門前,先在家裡上一下再出門。
  2. 廁所內也戴上口罩:因為從馬桶衝出的病毒糞顆粒,仍然可以會被自己的口罩阻擋在外,不會直接吸入鼻孔的。更何況也不知道,前面一個人的糞尿中有COVID19 病毒。
  3. 沖水前先放下馬桶蓋:基本上,這可以減少廁所內,病毒飛沫,從糞池噴出的濃度。
  4. 使用前清潔馬桶座:因為漂浮的病毒顆粒,可能已經沉澱在馬桶座圈的表面上。
  5. 上完廁所一定要洗手:廁所的冲水按鈕、牆壁、天花板、廁所門、門把、水龍頭都可能存在病毒顆粒沉積表面,記得上完廁所後,請仔細用肥皂洗手,也要把手擦乾後,才能離開廁所。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朝陽夜唱團/為什麼KTV成了病毒溫床?台中市急尋1.4萬人做快篩

歐盟宣布年底前捐贈1億劑疫苗!7月起啟動「數位疫苗護照」

國內三分之一確診患者超過 60 歲!專家:對醫療量能很大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