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組織會堆積在肝、心臟、胰臟等器官,許多人都知道脂肪肝,但許多人在健檢報告中,看到「脂肪胰」都覺得很陌生,也擔心脂肪胰會比有脂肪肝還嚴重,對此臺大醫院內科部王治元醫師表示,脂肪肝因為研究的時間比較長,所以知道不只跟一個病人的代謝症候群有關係,可能跟肝癌的發生也有關係,至於脂肪胰,目前已知和肥胖、代謝症候群密切相關。
而什麼是脂肪胰呢?王治元表示,脂肪肝就是脂肪的油滴粒沈積在肝臟,在超音波底下會有一個較明顯、亮白色的一個脂肪沈積,稱為「脂肪肝」,同樣道理,當病友做超音波時,發現胰臟裡也出現類似肝臟裡面脂肪沈積的現象,就稱為「脂肪胰」。
「肥胖者」為脂肪胰高危險族群
王治元表示,肥胖者是脂肪胰最主要的族群,肥胖者脂肪裡胰臟三酸甘油酯沉積是最明顯的,不過是肥胖造成脂肪胰、還是脂肪胰是肥胖的一個早期特徵,「這個目前沒有定論,目前只知道說兩者之間具有相關性。」
肥胖者如果產生脂肪胰,他的代謝症候群相關係數可能都會異常,相對來說,如果減重之後,脂肪胰就會消失,代謝症候群的指標(例如血糖、血脂等)都會改善。
台灣過去的研究報告裡,在健康檢查的大規模調查中,一般正常普通人口裡,有 16% 在做超音波時可以發現脂肪胰,而脂肪胰和脂肪肝的關連非常密切,不過並不清楚是哪一個先形成。
脂肪胰和脂肪肝同時發生後,會合併代謝症候群,例如血糖異常、三酸甘油脂較高、高密度脂蛋白較低等情形,另外,脂肪胰和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病其實也有相關性。
脂肪胰連帶產生胰臟癌?王治元:統計學上有相關性
而如果有脂肪胰,會不會連帶產生胰臟癌呢?王治元解釋,在日本的研究的確是有這樣的問題存在,研究顯示有脂肪胰的人,比較容易發生胰臟癌。
而脂肪胰是一個代謝症候群的警示指標,所以當發現健檢報告裡面有脂肪胰時,除了跟肝膽腸胃科討論之外,也可以跟代謝內分泌科醫師做討論有沒有血糖、血脂或是其他的異常。
目前為止脂肪胰的治療可能是以治療「所產生的疾病」為主,例如糖尿病、體重、血脂異常等造成的問題,另外,王治元表示,「脂肪肝和脂肪胰通常是共存的。」
兩者可能同時出現,如果同時擁有脂肪胰和脂肪肝的人,可能彼此之間似乎有一個先後順序,目前看起來似乎脂肪肝先出現,不過王治元也強調,這是臨床上面的判斷,而不是絕對值。
另外,脂肪胰的診斷方式,除了超音波之外還有電腦斷層、磁振攝影這些檢查可以做,王治元表示,磁振攝影(MRI)是最正確、比較好的檢測方式,不過因為價格的考量,所以大多數脂肪胰的檢查都是以超音波為主。
吃什麼保護胰臟?營養師:控制體重、避含糖飲食
而如果自己已經有肥胖的情形,日常生活中可以吃什麼來保護胰臟呢?Heho健康營養師吳宜庭表示,要解決最根本的問題就是要控制體重!過去研究顯示重度肥胖(BMI > 35) 的患者罹患胰腺癌的風險增加 45%,因此最根本避免脂肪胰的方式就是減重。建議可以諮詢營養師或減重門診,由飲食、運動和生活模式調整出適合個人的減重法,以免走太多減重冤枉路或賠上健康。
另外,如果是體重正常的民眾,可以透過以下幾點來維持胰臟的健康:
- 均衡飲食與規律運動以控制體重
- 避免血糖大幅度波動,避免含糖飲料和甜食,以原型全榖根莖類取代精緻澱粉,如白米和白麵條
- 少喝酒
文/李祉函 圖/胡家芸
延伸閱讀:
新北市議員唐慧琳胰臟癌過世!壓力生百病,挽救「必死」胰臟癌就靠 3 條生活習慣
不是膽結石才會釀「急性胰臟炎」!冬天狂嗑火鍋又配酒增加「胰臟炎」機率
糖尿病人忽然變輕要小心!《JAMA》15萬人30年研究:胰臟癌風險增 6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