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苗開打以來,陸續傳出數起,接種後主動脈剝離而猝死的個案,引發關注!據報導,醫界認為主動脈剝離和疫苗接種在學理上並無關聯性,只是有時序相關,但為何主動脈剝離如此致命?
疾病未控制,施打疫苗後才爆發
專家說明,通常是跟高血壓沒有好好控制有關。施打疫苗的確會造成許多不適感,如果本身就有心肌梗塞的可能性,或本來就有主動脈剝離,打完疫苗的不舒服會讓血壓升高,讓本來沒有控制好的疾病爆發。
此外,許多病患擔心打疫苗跟正在服用的藥物會產生交互作用,就自行停藥。更可能因停藥導致疾病控制不佳,造成疫苗施打後更為不適,導致心肌梗塞或腦出血。建議有三高、心血管問題者,等疾病控制較佳時,再去施打疫苗。
主動脈剝離症狀如何與疫苗做區別
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李穎灝表示,主動脈是身體最大的動脈,當心臟打出血液後,透過主動脈將血液輸送全身各處。主動脈剝離是一種致死率極高的心血管急症。
主動脈是身體最大的動脈,當心臟打出血液後,透過主動脈將血液輸送全身各處。最典型症狀是:胸口突然出現撕裂般的劇痛,且可能延伸至後背,隨著血液輸送受阻,全身其他器官都可能出現症狀。
其症狀與心肌梗塞、疫苗施打都有所不同。李穎灝說:「但如果剛好發生在打疫苗後,病人就可能難以分辨,誤以為是打疫苗所引發。」
- 主動脈剝離:在血管裂開時,會產生像刀割、肌肉撕裂般的劇痛,疼痛的表現往往是發作就達到最高,甚至有著從未有過劇痛感。若發生在升主動脈,通常以胸痛表現;如發生在降主動脈,則會表現下背痛。
- 心肌梗塞:一般則是像重物壓迫的悶痛,且可能有下巴或左肩的轉移痛。
- 疫苗疼痛:全身性痠痛。
主動脈剝離發生原因及併發症
主動脈有三層結構,當血管壁經長年血流沖刷及慢性病摧殘後,內層可能形成裂縫,血液流入內層與中層之間,形成「假腔」(中層內的新血流途徑),擠壓到「真腔」(正常的血流途徑),導致血液供應受阻。
形狀如拐杖的主動脈,上行部分稱為升主動脈,轉彎部分是主動脈弓,下行部分則為降主動脈。主動脈剝離依發病位置,分為 A、B 型。剝離位置影響到升主動脈的屬於 A 型,未影響升主動脈的則為 B 型。
李穎灝進一步說明,A 型容易產心臟相關的併發症,死亡率較 B 型高,若未緊急手術,發病 48 小時內致死率可高達 50%,不可不慎;B 型主動脈剝離則死亡率較低,發病 30 天死亡率約 10%。
此外,主動脈剝離也可能因為血流受阻而影響其他器官,出現其他的併發症,也因此有非特異性的症狀出現,需特別注意。
- 心臟:可能出現心包膜填塞、心肌梗塞。
- 腦部:可能導致意識不清、中風等。
- 腸道:可能導致腸缺血,造成腹痛。
- 下肢:腳也會有疼痛之感。
如何預防主動脈剝離之發生
根據統計,主動脈剝離發生率每年每 10 萬人約有 3 人,以台灣人口估算,一年約 600 多人發生主動脈剝離,並不常見。其中,以 50 歲至 70 歲最容易發生,仍有一到兩成機率會發生在 50 歲以內族群。
李穎灝指出,危險因子是導致血管脆弱的各種疾病,包含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控制不佳,以及有抽菸習慣等。另外,有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如馬凡氏症候群),或是藥物濫用(如古柯鹼),也可能影響血管健康。
預防之道就是要遠離危險因子,保持血管健康。他說,主動脈剝離病人約 7 成有高血壓,有三高等慢性病應好好控制;若有遺傳性疾病,更要提高警覺。平日養成運動習慣、生活規律;已有高血壓者,可從事有氧運動、球類運動,如需做重量訓練,建議諮詢醫生或專業教練。
李穎灝認為,很多因素都會影響血管健康,目前尚無打疫苗會提高主動脈剝離風險的文獻報導,建議民眾仍應施打疫苗。至於主動脈剝離的高風險族群,不論是否施打疫苗,如出現突發性胸口劇痛,應盡速至急診就醫,以避免延誤。
文 / 黃慧玫、圖 / 胡家芸
延伸閱讀:
已有人接種高端疫苗後主動脈剝離猝死!專家:胸痛、背痛、血壓飆高應立即就醫
又是「主動脈剝離」奪命!23歲男模驟逝 心臟科醫師:一成機率發生在40歲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