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乾癬好發季節!專家:乾癬已能控制,可望病灶「清零」

在台灣,每千人中就有 3 人患有乾癬,患者大多在 20 至 40 歲或是 50 至 69 歲之間發病,臺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朱家瑜醫師表示,疫情影響慢性病患回診與追蹤,也造成部分患者病情惡化。

皮膚增厚、出現紅斑為乾癬常見症狀

乾癬為一種慢性皮膚炎病變,常見症狀包含皮膚增厚、病灶處脫屑、皮膚出現紅斑等,而會讓乾癬發作的危險因素則有抽菸、藥物等。

臺大醫院皮膚科主任蔡呈芳醫師補充,氣溫變化及外傷、壓力也會誘發乾癬發作,像是冬季或寒流來時,就是乾癬的好發季節。

乾癬常合併  糖尿病、高血壓、腎臟病等共病

蔡呈芳醫師指出,乾癬不單單只是皮膚病,亦常合併其他共病,如乾癬性關節炎、虹彩炎、糖尿病高血壓,腎臟病、代謝症候群與心血管疾病等,需要及早積極全面治療、也減少共病威脅。國內約有十多萬病友,中重度病患約佔 2 成,年齡集中 20 至 40 歲正值求學、工作的青壯年。

此外,根據臨床個案研究顯示,疫苗接種可能導致部分中重度乾癬患者反覆惡化及發作,另外,乾癬及圓禿為感染新冠肺炎後惡化的常見皮膚病。

蔡呈芳醫師表示,部分口服用藥的乾癬患者可能在接種疫苗前後與醫師討論是否需進行藥物調整,不過採用生物製劑治療的病患,在研究中與疫苗導致的乾癬惡化並無關聯。

乾癬治療選擇,依「嚴重程度」

蔡呈芳醫師說明,乾癬的藥物治療選擇取決於嚴重程度。輕度始用外用藥膏。若患部面積過大,超過 90% 的體表面積有發紅、脫屑,應考慮全身紫外線照光治療。若照光合併外用藥膏治療仍無法有效控制,需加入口服藥物。

當上述療法均無法控制病情,可向健保申請生物製劑治療。政府給付四大類、九種生物製劑,是病患福音。

隨著治療武器增多,乾癬的治療目標也走向皮膚病灶「清零」,即乾淨肌膚不是夢。臨床上常用來評估乾癬嚴重度的指標是「乾癬面積暨嚴重度指數」(PASI), 除了乾癬病灶「面積」,也納入皮膚發紅、增厚與脫屑等狀況。

蔡呈芳醫師說,PASI 也可作為「治療後的乾癬改善程度」評估標準。例如 PASI 90 是指治療後乾癬病灶改善 90%。而長期治療會以達成 PASI 90 或 PASI 分數 <3 分,是目前臨床上符合醫病雙方期待的治療目標,「患者治療後,乾癬的嚴重度比治療之前減少 90%,症狀幾乎緩解。」

醫師建議看診應掌握 3 步驟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發言人暨台北長庚醫院黃毓惠醫師表示,目前針對乾癬的生物製劑有四大類、九種。診間最常聽到病友提出的疑問包含「生物製劑可治癒乾癬」、「有什麼副作用」、「如何申請健保用藥」、「生物製劑停藥後復發,是否會更嚴重」等,然而看診時間有限,無法全數盡問,或難以完全理解醫師說明,這時病友就需要藉由醫病共享決策的輔助工具,了解不同藥品的療效與安全性,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物製劑。

照片檔 ID:909906140

黃毓惠醫師表示,目前乾癬醫病溝通可歸納兩大困境,「看診時間短,醫師無法充分回答患者疑問」、「患者不知問什麼、怎麼說」。她呼籲患者就醫前可掌握「看完整、問明白、聽建議」看診三步驟:

  • 「看完整」:看診前,蒐集疾病相關資料,完整閱讀4種醫病共享決策輔助工具與治療資訊。
  • 「問明白」:看診前,先寫下想問的問題,抓住重點,清楚描述,不因緊張或因焦慮影響溝通。
  • 「聽建議」:看診時,聆聽醫師建議與說明,了解各種治療優缺點,一起商討最合適治療。

乾癬患者日常保健注意事項

而乾癬患者除了透用藥物治療控制,醫師也提醒,日常保健也相當重要:

  • 減重:過重或肥胖患者透過飲食與運動來減重有助於減輕乾癬嚴重程度。
  • 戒菸、戒酒:飲酒過量者乾癬發生風險較高並提升乾癬關節炎風險,重度或長期吸煙患者發作風險較高。
  • 保濕劑:有乳膏、軟膏、乳液等不同劑型可減緩搔癢脫皮,另外,副作用較少,可以每日重複使用。
  • 紓解壓力:舒壓(如冥想)可以緩解乾癬的嚴重程度。
  • 醫病溝通:善用醫病共決輔助工具,看診前做好功課,進行高效醫病溝通。

文/李祉函 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乾癬曬太陽有效嗎?皮膚科醫師詳解照光治療與曬太陽的差別!
乾癬患者皮膚狂脫屑怎麼辦? 醫師:用凡士林有暫緩掉屑問題
乾癬發作如人間煉獄!控制不佳竟是因為5個沒問出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