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施打生長激素長高?打破身高迷思 楊晨醫師教你掌握 3 重點讓孩子健康成長

今年升上國一的小明,身高比同儕矮小許多,這讓媽媽非常擔心,經就醫檢查後發現,小明身高低於第 3 百分位、且再經過門診追縱後發現生長速率一年小於 4 公分,醫師建議可藉由施打生長激素長高,小明媽媽想知道長高真的只能靠打生長激素嗎?每個人都能打嗎?打了一定就能長高嗎?愛群兒童成長診所院長、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遺傳新陳代謝內分泌科兼任主治醫師楊晨為你解析。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影響孩子生長發育的因素有哪些?長高需要哪些因素促成?

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取決於內、外在環境因素,而影響孩子成長發育的因素包括遺傳、環境、性別、運動、生長激素、營養、家庭因素、居住環境、社經地位、強化學習等 10 個因素。

  1. 遺傳:父母通過基因將身體特徵傳遞給孩子,遺傳影響身高、體重等外觀,甚至是智力和才能也受其影響。
  2. 家庭環境:環境在兒童的發展中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孩子比一個被剝奪的孩子做得更好,一個好的學校和一個充滿愛心的家庭可以培養孩子強大的社交和人人際交往能力。
  3. 性別:孩子的性別影響身體發育,男孩和女孩的成長方式不同,尤其是青春期,男孩往往比女孩更高、身體更強壯。
  4. 運動:正常的遊戲時間和體育活動,有助於身體增加肌肉力量並增加骨量,同時能增強免疫系統、抵抗疾病。
  5. 生長激素:生長激素屬於內分泌系統,影響我們身體的各種功能。生長激素對於兒童的正常身體成長和發育至關重要。
  6. 營養:營養是生長的關鍵因素,因為身體構建和自我修復所需的一切都來自我們吃的食物。
  7. 家庭因素:家庭在養育孩子和決定他們心理和社會發展的方式上具深遠影響。
  8. 地理環境:住在哪裡對孩子的結局有很大影響。孩子就讀的學校、居住的社區、社區和同齡人圈子提供的機會都是影響兒童發展的一些社會因素。
  9. 社經地位: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決定了孩子獲得機會的質量。富裕家庭能為孩子提供更好的學習資源,但貧困家庭的孩子可能無法獲得教育資源和良好營養來發揮其潛力。
  10. 強化學習:學習不僅僅是學校教育,還包括在智力、情感和社交方面培養孩子,讓他們在社會上能夠一個成為健康的個體。

由此看來,生長激素只是影響成長發育的因素之一,如果沒有透過後天外在的運動、營養等因素配合,一樣無法達成長高目標。楊晨表示,但是現在孩子總是熬夜晚睡,喜吃甜食、油炸食物,加上運動量不足,只要這些促進生長激素分泌的因子沒有好好把握,就容易造成孩子生長曲線未能照最理想的狀況發展,而錯失長高的機會。

施打生長激素就能長高?哪些人能打、哪些人不需要打?

如果無法自然的讓生長激素分泌、進而長高,那麼藉由施打生長激素來達到效果,就成為家長讓孩子長高的一線希望!

不過,針對生長激素的施打,健保也擬定了相關規範,必須符合下列條件才能施打:

  1. 生長激素缺乏症、透納氏症候群及 SHOX 缺乏症(限使用 Humatrope)患者。
  2. 經地區醫院以上層級具兒科內分泌學次專科、兒科醫學遺傳學及新陳代謝學次專科或新陳代謝專科醫師診斷。
  3. 診斷出生長激素值均低於 7ng/m,包括病理性(pathological)及特發性(idiopathic)及新生兒生長激素缺乏症者。

楊晨指出,生長激素缺乏症必須符合下列診斷:

  1. 生長激素值小於 10 ng/mL。
  2. 生長速率一年小於 4 公分且身高低於第 3 百分位。
  3. 骨齡比實際年齡遲緩至少 2 個標準誤差。

由於健保局規定生長激素值均必須低於 7ng/ mL 健保才會給付,然而有些人雖然無法達到此診斷標準,但他們確實有生長激素部分缺乏問題,而門診也是希望能針對這群孩子治療,幫助他們長高。

門診上,楊晨會建議先從睡眠、飲食和運動三方面調整,通常調整一段時間後多能順利長高,但如果經過 6 個月的時間調整,且經檢查評估其 IGF-1 (類胰島素生長激素) 及 GH(生長激素)的分泌程度還是沒有改善,就會嘗試施打生長激素,也能收事半功倍的效果。

楊晨也強調,生長激素絕非萬能,如果沒有從生活習慣上調整,再來尋求醫師的幫助,同樣無法達到長高的效果。門診上更常見的是一群生長激素沒有低於標準的孩子,只因不好的生活習慣造成長不高,他們只要認真地從飲食習慣和生活作息調整,自然就能長高,根本不需要施打生長激素,也可能打了但效果一樣不明顯。

重視睡眠、均衡營養、規律運動 3 方法自然長高不求人

楊晨表示,既然多數來門診的孩子只要透過生活的調整就能自然長高,因此更需「教育」父母的是,想要孩子長高,就從調整孩子生活習慣開始!想長高就必須讓生長激素正常分泌,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的 3 個時段分別是:1. 晚上 8 至 12 點(熟睡時)、2. 用餐後空腹 3 小時的時候(空腹時)、3. 運動後,因此透過以下 3 個方法,就能刺激生長激素的分泌,達成孩子長高的目的。

  1. 重視睡眠:6 歲以前晚上 9 點前入睡、6 至 12 歲晚上 10 點前入睡,15 歲以前 11 點前入睡,讓生長激素在晚上 8 點至 12 點能自然分泌。
  2. 均衡營養:餐與餐之間忌吃甜食及油炸食物,空腹能讓生長激素分泌。
  3. 規律運動:每天運動 30 分鐘及跳繩 500 下,可以促使生長激素分泌及加強長骨的血液循環。

楊晨提醒,其實孩子想要長高有一定的前提,那就是要健康!如果孩子所處的環境能讓他健康的生長,長高對他來說只是成長的附加價值,因此只要把握上述「睡 眠、營養、運動」三重點,就能讓孩子自然而然長到他該有的身高。

最後楊晨強調,父母一定要記得,孩子的成長是跟自己比較,不是跟別人,時常關注孩子的生長曲線並確實記錄,如果偏離他原有的成長曲線,建議能給醫師做進一步的評估,再來決定是否施打生長激素。畢竟一昧的想透過施打生長激素來長高,並不是最自然,也不是最好的選擇。

文/賴以玲 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孩子的健康指數怎麼看?楊晨醫師的門診觀察:七成太胖、三成又瘦又矮
【最強搭擋】兒童成長醫師與營養學教授 一起為小朋友打造更健康的成長環境
該給兒童吃保健食品嗎?謝榮鴻提醒 3 大關鍵,避免「幫倒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