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指揮中心與6高風險縣市達成防疫共識!陳時中:將以最小匡列為原則並減低居家隔離強度

今日上午指揮中心與全國包括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高雄市、花蓮縣、基隆市等 6 個高風險縣市首長舉行會議,針對疫情政策進行討論,初步共識有簡化並實施重點疫調的做法,以及調整居家隔離的時間與強度。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對於以往疫調的做法必須簡化,才不會把公衛的量能拖垮,進而影響到醫療的照護。而未來在居家隔離的強度或時間上,必然也是朝向縮短、減低強度的方向,才不會影響到整體社會的經濟活動或正常生活。

陳時中指出,現在整體病例數的增加,加上知道 Omicron 傳播率快、輕症多這樣的特性,對於以往疫調的做法必須簡化,才不會把公衛的量能拖垮,進而影響到醫療的照護。因為在做疫調的單位還是屬於縣市政府的主管權責,所以今天早上就找了北北基桃高雄花蓮這幾個列在高風險區的縣市政府,就重點疫調的相關實施辦法來討論。

陳時中提到,早上各地方市長都有到,大家有很多看法,尤其在實務面都提出一些建議,但基本上在大方向都認為簡化是有必要的。再來大家都認為,未來在居隔的強度或時間上,必然是要縮短、減低它的一個強度,才不會影響到整體社會的經濟活動或正常生活。

對於疫調簡化的部分,陳時中說,討論較多的像是發病日或採檢日陽性前幾天算是密切接觸者,在以前是 4 天現在是 2 天,今天大家對此共識度高。然後再來是關於所謂密切接觸者的範圍,目前規定是同住親友、同班同學、同辦公司、同工作場域,這個部分大家看法就比較有一些距離。

據了解,有縣市提出說,只要把密切接觸者定義是同住的親友就好,因為在疫調經驗上同住親友染疫可能性非常高,所以同住親友列為密切接觸者不太有爭議。不過陳時中說,有兩個縣市特別反應,同班同學、同辦公司、同工作場域裡面這樣子全部匡列起來,相對的數目很大,疫調工作的負擔會很重。

對此,陳時中提到最後討論的結果,同住親友、同班同學、同辦公室、同工作場域,大家有共識是以這個為最大的範圍,不要再擴大到其他的地方。那同住親友定義很清楚,必然是列在密切接觸者,至於同班同學、同辦公室、同工作場域,以最小匡列為原則,等於就不需要一直擴到很大,就以相對比較密切接觸的來做就好。

另外在居隔的討論分成兩部分:居隔的天數跟強度。陳時中指出,居隔的天數很清楚,那強度就是說到底要用剛性、軟性的隔離方式還是軟硬兼施來做。那現在很多的國家有相關的經驗,綜合看起來居隔天數以 7 天是相對比較多,當初在疫情開始時大部分國家都是 7 天,各地方縣市長對 7 天也蠻有共識,在科學上也有相當的根據與支持度。

陳時中說,至於在強度部分指的是說那 7 天裡面,都像現在全部都用電子圍籬把人框住都不能動,還是在一定的範圍內,可以用快篩來取代這種剛性的隔離,這個大方向大家都是認同。但至於強度各隔幾天,每一個縣市政府都有意見,而指揮中心當然也有想法,所以大概在兩天內會再召開會議,把整個居家隔離,不管是天數也好或強度也好,提出一個方案來,各地方政府也可以提出他們的想法,大家再來做統整,之後把相關意見彙集到下禮拜召開的專家會議,由專家再提出一個相關政策的建議。

陳時中也表示,在這樣的情況下非常謝謝各地方政府,只要方案定了大家都表示會全力配合。而有市長提到說希望對未來疫情的發展,中央能有一個戰略性的想法,預測疫情以及因應的作為。陳時中說,這樣當然很好,能夠更公開透明把指揮中心的想法跟各地方政府或是專家學者,都能夠做一個清楚的溝通,有助於未來政策的執行。

文、圖/孫珞軒

延伸閱讀:
整理包/身邊有朋友、家人確診該怎麼辦?該怎麼篩檢及自主應變
整理包/兒童打莫德納、BNT疫苗差在哪?一表看懂兩者差異
COVID-19/青少年隔5個月打第三劑!三大類成年人應打第四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