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腦工程
預防失智的12堂大腦建築課
作者: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
出版社:聯合報
責任編輯:賴以玲
推薦原因:失智症的發生與聽力受損、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都有相關性,特別是近年來新冠病毒可以進入大腦並造成直接傷害,也增加了失智的風險,需多加提防關注。避開失智症的諸多危險因子才能聰明老化、享受人生。
頂尖醫學期刊《刺絡針》的委員會,在 2020 年阿茲海默症協會國際會議(AAIC),提出最新版本的失智症預防措施。委員們認為,只要能預防下列 12 個危險因素,就能夠預防或延緩 40% 的失智症病例發生。
1 低教育程度
2 聽力退化
3 腦外傷
4 高血壓
5 缺乏運動
6 糖尿病
7 心血管風險
8 過度飲酒
9 肥胖
10 抽菸
11 憂鬱症
12 空氣汙染
上面大部分的失智症風險因子,我們都在前面的章節介紹過,尚未提到的包括聽力退化、腦外傷、抽菸,以及空氣汙染,這些因素都可能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聽力退化 最好及早治療
聽力乍看之下跟腦力好像沒什麼關係。但回想一下我們在第 10 課提過的「語言功能」和「人際溝通能力」對認知功能的影響。當我們年紀大而開始聽力退化時,會因為聽不到或聽不清楚別人說話,而對與人溝通、互動漸漸感到吃力或挫折。長久下來,不與人交談互動,會使大腦所受的外界刺激跟著減少,因此提高了失智的風險。
研究發現,如果有助聽器的幫助,便可以減少人們的認知能力退化。因此當發現自己聽聲音變得吃力時,不要覺得反正對生活沒有大礙、不痛不癢就放著不管,提早介入治療是預防失智症的關鍵。
腦外傷 造成失智風險
講到腦部受傷,我們可能會先想到腦中風、血栓造成的問題。然而腦部受到外力衝擊而造成的腦外傷卻常被忽略。過去有份研究針對近 3 萬名有過腦震盪的成人進行調查,發現他們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是常人的一倍。
造成腦外傷的因素可能比我們想得更為常見,比方說車禍、運動受傷、跌倒受傷、從高處墜落、被人或物品打到、撞到,不管是頭部受到撞擊或產生撕裂傷都算。因此,除了平常訓練大腦之外,也要好好照顧、保護頭部,騎車、開車、走路時謹慎注意安全,記得戴安全帽和繫安全帶,家中容易從高處掉落的東西要固定好,起身時容易撞到頭的凸出物也要盡量用柔軟物包覆(或盡量去除)等。
抽菸和空氣汙染 損害大腦
研究顯示,抽菸的人比不抽菸的人更可能罹患失智症。但好消息是,即便你是從年輕就養成抽菸習慣的老菸槍,老了之後才開始戒菸仍是有幫助的。研究調查 5 萬名 60 歲以上的男性,發現那些戒菸超過 4 年的人,在戒菸之後的 8 年內,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持續降低。
吸入髒空氣會危害我們的身體健康,已經成為共識。然而 2018 年一項研究顯示,被聯合國列為世界上汙染最嚴重的大城市墨西哥城,有大量 30 至 40 歲的成年人腦中,竟被發現典型的阿茲海默症病徵——大腦斑塊,甚至某些嬰幼兒的腦部也有類似現象。研究人員認為,這些病徵和空氣汙染有關。
另一項同期於英國發表的研究,則追蹤了 13 萬名 50 至 79 歲的倫敦居民長達 8 年,他們發現這個以霧霾著稱的城市中,暴露在空氣汙染時間越長的人,越容易罹患失智症。台灣的學者們則在類似的調查中,也發現阿茲海默症和懸浮
微粒 PM2.5 特別有關。
原因在於,當我們吸入這些懸浮微粒時,它們可能沿著嗅神經進入腦內,或是透過肺臟進入血液,再進一步流入大腦內,造成大腦損傷。雖然空汙是個人難以改變的大環境問題,但在生活中,除了戒菸外,出門跟打掃時戴口罩、做飯時開抽油煙機、避免在空汙濃度高的時候出門運動等,都是我們可以保護自己的方式。
新冠肺炎患者 腦內嚴重發炎
至於 2020 年初引起全球疫情擴散的新冠肺炎,和失智症也可能有關聯。史丹佛大學醫學院在《自然》期刊深度分析了 8 名新冠病歿者的大腦,患者生前都沒有精神症狀,但腦組織中卻觀察到嚴重的發炎記號。研究人員指出,過去只有巴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這類的神經退化性疾病,會產生同等嚴重的腦內發炎。牛津大學神經學教授馬蘇德·侯賽因(Masud Husain)解釋說,有證據顯示新冠病毒可以進入大腦並造成直接傷害,還會有其他的間接影響,例如,影響血液凝結而導致中風。同時,身體在對新冠感染產生反應時引起的普通炎症,也會影響大腦。
基於這些發現,國際失智症協會擔心未來失智症人口可能會更迅速增加,因而提醒大家注意防疫,即使是輕症感染者,也不得不謹慎面對病毒對腦部發炎所造成的影響。
※ 內容授權自《健腦工程:預防失智的 12 堂大腦建築課》,作者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聯合報出版。
整理/賴以玲、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預約一個沒有失智的未來!6 位名人手把手分享 12 堂健腦工程今天開工
失智再也不是老年人的專利!營養師:從年輕時就該避開「這 5 種」傷腦食物
過半國人一天久坐至少 6 小時!研究:不愛運動者大腦較小、易失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