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康復後有後遺症要看醫生嗎?長期新冠有兩條件就該就醫

大量確診者會慢慢康復後,到底有多少人會有後遺症?根據國外經驗約有一成康復者,飽受長期新冠影響,若康復後出現症狀需不需要就醫?萬芳醫院復健醫學部鄭宇軒主治醫師建議:「如果當後遺症症狀影響到正常生活,例如喘到無法好好工作、疲勞程度影響到日常,這時候確實該就醫。」

輕微後遺症調整生活慢慢可恢復

至今國內尚未本土新冠肺炎後遺症相關統計,主要原因患者散落在各大醫院、不同科別,但根據臨床醫師觀察下來,患者常見的問題與國外研究大致相同,鄭宇軒提到:「常見後遺症像是慢性咳嗽、倦怠、腦霧,事實上生了一場重病就算不是 COVID-19,一般流感、重感冒後也會有類似狀況出現。」

針對比較輕微的後遺症問題,鄭宇軒分析:「在感染之後確實可能會有短時間的功能下降,就如同得重症身體比較虛,輕微屬於倦怠、腦霧可以先調整生活型態,以及搭配一些運動處方,只要有良好生活習慣是可以慢慢恢復。」

高風險族群出現後遺症機會較大

比較擔憂是感染後造成肺部長期、永久後遺症,甚至導致心肺功能急速下降,或是有些患者在加護病房住太久,出現併發症肌肉發炎、神經發炎,但患者比例不高,主要本身就有明顯共病症問題,例如過度肥胖、糖尿病、三高沒控制等。

照片檔 ID:927888792

特別注意如果你是高風險族群,鄭宇軒坦言:「本身有慢性疾病、太胖、年紀大可能出現後遺症的機會較大,有高風險因子本身身體狀況就比較差、可容錯性就較差,別人很快可以恢復,但你就需要較長的時間。」

後遺症治療「運動處方箋」為重要治療策略

當感染後造成心肺、神經損傷時,需要恢復時間就要更長,可能長達 3-6 個月的復健,鄭宇軒說:「長期新冠復健準則及指引與《美國運動協會》給一般人運動指引差不多,建議每天 10-30 分鐘的運動量,強度可以依照自身狀況拿捏。」

只是復健過程「藥物」不再是主軸,醫師會依據患者狀況開立「運動處方箋」,復健訓練是有標準模式,醫師會先請患者測量個人心肺耐力、算最大心跳數,並且與同年齡、同性別做比較,了解現階段衰退多少,在進行個人化的復健訓練。

患者可以選擇到醫院進行復健,或是做完測驗後選擇在家中練習,依據測驗結果醫師可以提供客觀數字,例如要求心跳數至少要到 110 下維持 5 分鐘,若因為工作無法到醫院進行測試的民眾,就需要靠自己平時運動,過程中需要感到喘、但不會上氣不接下氣。

我有後遺症該不該看醫生?兩指標協助判別

只是康復後若有不舒服一定要看醫生嗎?剛康復患者先別著急,鄭宇軒建議可以從以下兩個標準作為參考:

  • 康復時間:在康復後 1-2 週可以觀察自己身體狀況,若過了 1-3 個月有一樣症狀可以儘早就診。
  • 是否影響日常:如果當後遺症症狀已經影響到正常生活,喘到無法好好工作,疲勞程度影響到日常生活,這時候就需要就診。

最客觀就是做心肺耐力測試,了解根源是否來自「呼吸系統」問題,依據症狀對症下藥,除了運動以外可能透過藥物簡單調整,若有些較難解狀況則會再轉介其他科別。

採訪專家:萬芳醫院復健醫學部鄭宇軒主治醫師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打疫苗加自然感染「綜合免疫力」!專家剖析再次感染可能性
無症狀確診者不需要治療?中醫師籲:體內病毒潛伏,用清冠一號或類清冠治療效果佳
整理包/確診後有哪些藥物可以治療?一表看懂四種藥物適用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