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病毒廣泛性的流行下,社區中可能有潛藏黑數無法被掌握,甚至有些個案死後才會被驗出陽性確診,台大急診醫學部臨床教授李建璋從臨床經驗也發現,老年人得到 COVID 時候,往往不是以發燒、喉嚨痛等症狀,往往以「非典型」表現像是微溫、吐瀉、跌倒、譫妄,若家中長輩有新發生的上述四大症狀,先使用快篩檢驗,陽性就可以盡早投藥。
年長者不一定以發燒、喉嚨痛為主要症狀
老年人在疫情當中室特別需要關注的一群,更是染疫後可能產生重症的高風險族群,偏偏年長者感染 COVID 後,往往不是以發燒、喉嚨痛、咳嗽為主要症狀表現,台大急診醫學部臨床教授李建璋分享近期遇到臨床上 3 個案例,都是以非典型症狀來表現。
3 例個案都是年長者,都是因為不同原因進到急診,其中一位老人是跌倒、髖關節骨折需要緊急開刀,但開刀前檢驗 PCR 結果意外發現確診陽性;另一位老人意識昏迷懷疑中風,安排住院的時候,也意外發現 COVID 陽性;另一位老人長年洗腎,突然發作呼吸喘,胸部 X 光片顯示肺水腫,安排洗腎的時候也發現 PCR 陽性。
家屬多觀察四大非典型症狀
類似個案越來越頻繁在急診出現,難道都是意外和巧合嗎?主要可能是年長者染疫後「非典症狀為表現」,李建璋分析:「統計死亡人數的時候要把上述的因素考慮進去,才能夠完整的反應 COVID 的死亡人數。」
年長者主要「非典型才是典型」,這部分要靠家屬或主要照顧者觀察,若老人受到新冠病毒感染,有可能出現以下四大非典型症狀:
- 微溫:老人的發燒並不是青壯年的 38.3 度,美國感染科學會認定,老人口溫 37.8 度一次,或是37.2 度二次就是發燒,是一個強力的感染證據。
- 吐瀉:很多老人經年久咳不止,用咳嗽和喉嚨痛很不容易辨識新產生的新冠,很多的時候是以呼吸喘甚至直接呼吸衰竭表現,這些表現還算典型,相對的非典型的腸胃道症狀具有特異性,在流行期間,老人持續的嘔吐或是腹瀉,也是新冠肺炎的一種表現。
- 譫妄:超高齡長者、巴金森或是失智症患者、或者是曾經中風的病患,感染新冠時可能產生急性腦功能障礙,以譫妄的形式表現,譫妄是一種突發性認知障礙,以胡言亂語或是妄想症狀表現。
- 跌倒:對於孱弱的老人,長期肌少肌弱,全身性的感染造成的倦怠衰落往往用跌倒,甚至是外傷性腦出血表現。
李建璋說:「如果家中的老人有新發生的上述四大症狀,先使用快篩檢驗,陽性就可以盡早投藥,如果快篩陰性,症狀依然沒有好轉,切記莫延,應就醫尋求 PCR 診斷,因為快篩診斷通常是在病毒量高的時候才會呈現陽性,初期會有 30-40% 偽陰性。」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康復後有後遺症要看醫生嗎?長期新冠有兩條件就該就醫
打疫苗加自然感染「綜合免疫力」!專家剖析再次感染可能性
無症狀確診者不需要治療?中醫師籲:體內病毒潛伏,用清冠一號或類清冠治療效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