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研究指接種疫苗者也有長期新冠風險!醫師:要與病毒共存、恢復正常生活不能只靠現有疫苗

COVID-19 染疫後數個月,也可能出現心血管、大腦、肺部和其他揮之不去的症狀,這就是俗稱的長期新冠(Long COVID)。根據美國一項大型的新研究,即使是接種過疫苗的輕症染疫者,也可能會有長期新冠的困擾。與未接種疫苗的患者相比,接種疫苗的患者長期新冠風險降低約 15% ,疫苗似乎對長期新冠只能提供適度的保護,當然更不能消除長期新冠的風險。對此,研究人員指出,這不是一個令人高興的消息,但這就是數據呈現的結果。

一項近日刊登於《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期刊上,由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和退伍軍人事務部聖路易斯醫療保健系統執行,針對 1300 多萬名退伍軍人的大型研究發現,與未接種疫苗的患者相比, COVID-19 疫苗接種可將死亡風險降低 34% ,將長期新冠的風險降低 15% 。不過研究指出,疫苗在預防長期新冠中某些最令人擔憂的問題,如肺部和血栓方面很有效,對於接種疫苗的人,相關症狀的風險分別下降了約 49% 和 56% 。

據了解,研究團隊追蹤2021年1月至10月底間超過 1300 萬醫療系統的病患病歷資料,這些紀錄包含 3 萬 3,940 名已完整接種 2 劑莫德納疫苗、輝瑞 BNT 疫苗或 1 劑嬌生疫苗,卻仍然染疫的突破性感染患者、 11 萬 3,474 名沒打疫苗的染疫者,以及超過 1300 萬未染疫者。

該研究第一作者、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教授、臨床流行病學中心主任艾里醫師(Ziyad Al-Aly)強調,疫苗接種在對抗 COVID-19 仍然至關重要,接種疫苗可降低因 COVID-19 住院和死亡的風險。不過他也提到,對於長期新冠,疫苗似乎只能發揮有限的防護力,因此從突破性 COVID-19 感染中恢復的人應持續監測自己的健康情況,如果症狀揮之不去,難以回復正常生活,則應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對此,美國國家傳染病基金會(NFID)的醫學主任夏弗納醫師(William Schaffner)表示:「據我所知,這是第一項真正關注突破性感染和長期新冠的研究。顯然,即使你接種了疫苗,如果發生突破性感染,你仍然可能罹患長期新冠。」

亟需開發額外措施對抗長期新冠

艾里醫師指出,既然我們知道 COVID-19 甚至可能對接種過疫苗的人產生揮之不去的長期症狀,就需要著手制定可以長期實施的緩解策略,因為 COVID-19 似乎不會很快消失。他表示,目前需要緊急開發和部署額外的保護措施,可以持續來實施,以降低長期新冠的風險。這些保護措施可能包括比當前接種方式更便利、有效的鼻噴疫苗,或能在最大限度降低長期新冠風險的新型疫苗或其他藥物。

艾里醫師重申,COVID-19 疫苗在預防死亡和住院方面非常有效,並且確實提供了一些針對長期新冠的保護,只是沒有每個人希望的那麼多。他強調,研究結果不應該被斷章取義,不代表疫苗無效、做得不好、沒有真正保護公眾健康,或疫苗不再是繼續與疫情對抗的重要工具。

與病毒共存同時恢復正常生活無法只靠現有疫苗

艾里醫師表示,疫苗接種絕對有用,但重點在於它們從一開始就是被設計來解決病毒的「短期急性影響」。他為這種情況做了一個生動的比喻:「如果疫苗是一位專門從事100公尺短跑的運動員,這樣的運動員不一定會在馬拉松比賽中表現出色,對吧?這不是他們的訓練目的。」

假設 COVID-19 將繼續存在 10 年,那時候人們已經厭倦口罩和社交距離,要求民眾持續這樣做是不可能的。艾里醫師提到,所以需要提供額外的防疫、保護措施,使我們能夠在與病毒共存的同時恢復正常生活,而目前看來現有疫苗僅只是解決方案的一部分。

如今,即使在接種疫苗的人群中,染疫似乎也很難避免,且數據指出有 8% 至 12% 接種過疫苗的突破性感染者可能會出現長期新冠症狀。艾里醫師直言,現行的防疫措施還是可能會影響人們的健康,甚至是工作能力、預期壽命、經濟生產力和社會福祉,這些影響並非微不足道,因此迫切需要就現行防疫措施的不足之處進行坦白的溝通。

文/孫珞軒、圖/蘇鈺婷

1.參考文獻:Long COVID after breakthrough SARS-CoV-2 infection
2.參考文獻:Long COVID poses risks to vaccinated people, too

延伸閱讀
快篩陽性怎麼辦?最新給藥流程、申請證明、PCR條件一次看
快篩陽性經評估即確診明起上路!民眾需配合五大事項
兒童疫苗最新配發狀況!多縣市調整接種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