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公衛專家看各縣市疫情走向!有四個縣市感染率再攀升

民眾漸漸開始習慣與病毒共存的生活,對每日超過上萬例的確診個案越來越無感,但關心這波疫情高峰什麼時候結束?台大公衛學院教授依照各縣市染疫率、以及實際狀況進行分析,陳秀熙預估:「再 1-2 周疫情有望下降,不過致死率及中重症下降可能還要等 2-3 周。」

台灣能仿效紐西蘭疫情走向?

紐西蘭一直是國際間防疫模範,常常拿來與台灣進行比較,加上紐西蘭比台灣早進入共存的階段,以流行曲線來看,陳秀熙提到:「台灣與紐西蘭的防疫措施、疫苗施打上是非常相像,台灣跟紐西蘭進行比較,震盪大約 3 個星期的適應期後,流行感染曲線開始下降。」

圖片擷取: 新冠肺炎科學園地

台灣走過的軌跡雖比紐西蘭慢一些,整體高峰看起來非常像,台灣現在也處在適應期當中,陳秀熙推估:「未來 1-2 週開始下降,代表受到無症狀、輕症的保護開始下降,致死率的部分紐西蘭在流行高峰後 2-3 周後致死率才下降,台灣致死率也在攀升因為疫情還沒完全往下降,能否提早降低致死率主要是在醫療量能以及抗病毒藥物、追加劑施打狀況。」

若是近一步以台灣各縣市狀況拆解來看,其實北中南東各地的狀況都有極大的差異性,不同縣市高峰點也不同:

  • 疫情往下走:台北市、新北是、桃園市、基隆市
  • 疫情趨緩:新竹縣、新竹市、宜蘭縣、花蓮縣
  • 疫情仍攀升:台中市、高雄市、台中縣、彰化縣

北北基桃流行疫情開始往下降,達到感染 7%-10%後慢慢下降,北部縣市提供很重要的經驗,陳秀熙推測:「先前高峰上升主要是 18-49 歲民眾社交活動高,加上無症狀輕症產生的數量不能達到保護族群的飽和點,以及突破性感染的問題。」

如今疫情開始下降的原因,只要是剩下低感染宿主包含遵守 NPI 民眾、已經打了疫苗的民眾,達到群體免疫後產生無症狀輕症達到飽和點,讓四個縣市開始明顯下降。

圖片擷取: 新冠肺炎科學園地

各縣市流行曲線均不同!取決於三大點

每個縣市流行時間點不同,多數都達到 7-9 %的染疫率慢慢下降,值得注意還是處在流行高峰的縣市,包含台中市、高雄市、台中縣、彰化縣,目前染疫率都小於 6 %,只是是否還會再上升仍需要觀察。

從上述各地區流行曲線經驗我們得到以下三大結論

一、流行高峰點
平均而言各地區通報確診數接近當地人口 10% ,變異介於 7-15 %,依各地區感染宿主、疫苗施打狀況與無症狀、輕症個案偵測量,人群移動與 NPI 而有所不同。

二、高峰持續期
高峰持續期愈短愈好,太多能量著重於偵測 Ct 值大於 30 的個案代表適應期會越長。

三、監測中重症及死亡流行曲線
主要與抗病毒藥物投放、醫療量能有極大的關聯性。

12 歲以下兒童染疫比率次高

若將國內確診個案分年齡層來看,平均感染率落在 6.9 %,其中最高的族群是落在 18-29 歲、其次就是小於 12 歲以下的兒童,雖然兒童在中重症發生率、死亡率數值非常低,但在近兩周上升速率非常快,主要是由於新冠肺炎的兒童腦炎個案。

陳秀熙認為:「過往兒童五大死因排名可看出,流感為第四名,肺炎亦為前一年的五大之一,這兩者皆如同 Omicron 感染,為病毒感染有相關死亡,面對這樣的衝擊,該如何進行兒童 Omicron 感染預防及重症減害控制,達到兒童健康照護,首先需仰賴兒童 NPI 及快篩精準使用。」

公衛專家呼籲應加速提升兒童新冠疫苗覆蓋率,並且在先前提到的病毒相關疾病如流感疫苗施打覆蓋率也應一併提升,最後在醫療照護上,急重症醫療照護量能調度及小兒其他共病常規照護也是特別重要。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確診後嘔吐、腹瀉不適!醫師、營養師揭舒緩靠「這幾招」
染疫後該如何恢復健康?在家就可輕鬆做的 3 級運動指南
「唾液」跟「咽喉」快篩有什麼差別?感染科專家解析兩者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