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治療為上策!腦霧非不治之症 不會增加將來罹患失智症機率

腦霧(brain fog)是新冠後遺症之一,許多人擔心會不會因此增加失智風險?醫師指出,腦霧通常是暫時性、可以回復的,建議應積極觀察治療,當身體發炎減緩後就會逐漸消失,恢復健康。

1 名 39 歲柬埔寨籍女性看護,一個多月前確診新冠病毒(COVID-19)感染,發燒咳嗽等感冒症狀,經過治療後大有改善;但後來卻陸續出現腹痛、頭暈、肌痠痛和失眠,最令她困擾的,是回到工作崗位後,常常精神恍惚並且忘東忘西的狀況,現在也不像染疫前那樣的動作敏捷,可以同時完成很多事情。

患者在接受完整的血液和影像學檢查之後,並沒有發現嚴重的問題,診斷是 COVID-19 急性期後的綜合症狀(Post acute COVID-19 syndrome,PACS),在給予症狀緩解的藥物並正確衛教後,請她 1 至 2 個月後回門診追蹤。

約有 15% 的染疫者疫後會腦霧症狀

上述女性有明顯的「腦霧」現象,是一種感染 COVID-19 後,産生的神經學後遺症之一,常見症狀有注意力不集中,或是短期記憶受損,嚴重時可能導致認知功能障礙。

染疫後大約有 15% 的人受影響,成因至今還未完全被了解,可能由感染後的神經炎所引起,或是染疫後引起腦循環的微小血栓,進而誘發腦霧的産生。由於染疫後病毒的確有可能侵犯腦細胞,但腦霧等神經症狀,並非由病毒直接攻擊腦細胞所造成。

藥物症狀控制和有氧運動都能幫助改善

容易得到 PACS 的高風險族群,包括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曾經中風、免疫功能不全、以及老菸槍。對於 PACS 的診斷標準,除了需符合持續時間超過 12 週,還需要排除其他器質性的問題,如小中風、腦炎、腦病變、或潛在的感染。

治療方法上包括使用症狀控制的藥物,養成健康的飲食作息,避免身體脫水或過度疲累,善用記事本的功能,重建生活的優先次序,適度的有氧運動和聽柔和的音樂,保持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或尋求認知治療的幫助,都是通往復原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腦霧並非不治之症,它不會增加將來罹患失智症的機率,在身體發炎減緩後就會逐漸消失,只要調整好身體與心理狀況,以耐心和積極正向的心態去面對,一定可以走出陰霾,拾回屬於你的光明人生。

文/吳明駿醫師、編輯/賴以玲、圖/蘇鈺婷

※ 本文授權自東勢農民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吳明駿。

延伸閱讀
新冠康復者易有後遺症!盤點改善「腦霧」的中醫治療、舒緩、預防方法
新冠肺炎造成持久性的神經認知損傷!相當於智商下降 10 分、大腦衰老 20 歲
預防「長新冠後遺症」!研究證實,花蓮慈濟研發「淨斯本草飲」能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