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情緒低落、莫名憂傷,做事提不起勁來,甚至有自殺念頭,多數人都會聯想是「憂鬱症」作祟。精神科醫師提醒,要注意也可能是「雙相情緒障礙症」讓你憂鬱,必須要仔細判別,才能正確治療、有效改善症狀。
19 歲的麥同學 (化名),高中畢業後,順利進入理想中的大學與科系就讀,生活看似順遂,卻在近 2 個月出現變化異樣。原本認真學習的他開始無故不去上課,作業也是勉強完成,整天都無精打采,做什麼事都提不起勁。
也不太想和別人互動,幾乎都窩在宿舍裡不出門,時常感到莫名的低落,甚至有想自殺、結束生命的念頭。他覺得自己得了憂鬱症,於是在朋友的鼓勵之下,來到醫院求助。
經過醫師仔細評估後,發現患者曾有輕躁期的症狀發作,這才明白,麥同學罹患的不是憂鬱症,而是「雙相情緒障礙症」,也就是俗稱的「躁鬱症」。在給予適當治療與定期的回診追蹤後,症狀逐漸改善。
認識「雙相情緒障礙症」
收治個案的新竹臺大分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鄒長志醫師表示,「雙相情緒障礙症」是一種週期性出現情緒過度亢奮或情緒過度低落的疾病,同時合併出現心理、生理和行為上的其他症狀。
在「躁期」或「輕躁期」時,可能出現情緒過度愉悅、過度熱情或信心、話量比平常多、睡眠需求減少、覺得自己反應敏捷、精力充沛、容易衝動或與他人發生衝突。
在「鬱期」時,可能會出現情緒過度低落、興趣減低、食慾減少、體重減輕、睡眠障礙、反應偏慢、整天不想動、無精打采、有罪惡感,甚至有自殺的意念或企圖。
雙相情緒障礙症和憂鬱症如何區分
鄒長志表示,在評估「雙相情緒障礙症」時,最重要的是必須和「憂鬱症」區隔。因為病友大部分都是鬱期時,才會意識到需要赴醫治療,這時若沒有仔細評估,有可能會忽略病患過往的躁期或輕躁期表現,誤以為是憂鬱症。
「事實上,雙相情緒障礙症和憂鬱症是兩個不同的疾病,治療上也有所不同,若沒有使用正確的藥物,有時非但不能改善病症,甚至可能誘發躁症發作,不可不慎」他說道。
鄒醫師進一步說明,雙相情緒障礙症的治療,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包括口服情緒穩定劑和抗精神藥物。另外,也會依據病人的狀況,安排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或復健治療。
針對病情嚴重的特殊病人,也會安排住院治療,透過護理師、臨床心理師、職能治療師的整合醫療團隊的介入,共同改善病人的病情,避免發生難以抹滅的憾事。
鄒長志提醒,雙相情緒障礙症的發生與遺傳有關,但卻不一定會發病,可能與個人的心理性格、成長發育、環境壓力與適應能力等有關。因此,除了配合治療外,平常應多嘗試暸解自我、察覺自己的情緒、培養正向思考與抒發壓力的因應能力,都有助於減少發作,維持平穩生活。
文 / 黃慧玫、圖 / 雷思瑜
延伸閱讀:
憂鬱症是什麼感覺?如何自救?精神科醫師分類、治療、症狀
天氣熱~脾氣越來越暴躁是躁鬱症嗎?該怎麼辦?
簡單「吃」出快樂心情!補充 3 大營養素甩開憂鬱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