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本土+23302、死亡31例!莊人祥:預計本週持續下降或持平

國內疫情維持穩定,本土個案新增 2 萬 3302 人、境外移入 254 人,其中有中重症 84 例包括中症 54 例、重症 30 例,以及死亡 31 人。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個案數跟上週同期比下降6%,預計這週屬於下降或持平的趨勢,目前還有下降的趨勢,只是幅度不大,某天都有可能較前一週同期較高的狀況。」

今日新增 23,302 例本土病例,為 10,836 例男性,12,453 例女性,13 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 5 歲至 90 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

  • 確診超過千例縣市:新北市(3,920例),臺中市(2,923例),高雄市(2,400例),臺北市(2,295例),臺南市(2,050例),桃園市(2,027例),彰化縣(1,192例)
  • 確診超過百例縣市:屏東縣(771例),雲林縣(735例),苗栗縣(705例),新竹縣(646例),新竹市(497例),宜蘭縣(475例),嘉義縣(460例),南投縣(423例),花蓮縣(421例),基隆市(338例),嘉義市(333例),臺東縣(310例),金門縣(209例),澎湖縣(153例)

莊人祥提到:「整個疫情社區 BA.5 為少數,病例數維持穩定,只是降幅不大因為大眾人流還是多導致難再下降,BA.5 進去社區後可能過幾週疫情又再上升。」

今日新增 31 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 19 例男性、12 例女性,年齡介於 40 多歲至 90 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28 例具慢性病史、19 例未接種三劑疫苗,死亡日期介於 6 月 13 日至 7 月 30 日。

今日死亡個案當中有一例較特殊個案,是一名 40 多歲男已打三劑疫苗,本身高血壓糖尿病未有良好控制,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個案在 7 月 26 日出現呼吸困難意識改變,當天到急診才確診,同時電腦斷層檢查左側腦內出血,當天緊急安排手術收治加護病房,給予瑞德西韋治療,在 7 月 28 日因肺炎、顱內出血不幸過世,死因是肺炎、顱內出血併中樞神經衰竭,確診 3 天就不治。」

另外,今日又通報 2 例 MIS-C 個案,一位是 7 歲男童,本身無慢性病,5 月 31 日確診新冠、 7 月 26 日出現發燒皮疹、紅眼,在 7 月 29 日到急診,有血壓偏低、凝血功能異常,疑似 MIS-C 收治加護病房,仍在治療中。

以及一名 8 歲男童,本身無慢性病,在 5 月 19 日確診新冠,7 月 26 日陸續出現發燒、臉部出疹、紅眼、脖子痛、活力食慾下降,7 月 27 日到急診疑似 MIS-C,7 月 28 日住院因持續發燒、血壓偏低轉加護病房,仍在治療中,累積至今國內已有 76 名 MIS-C通報個案。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254例境外移入個案中,127例男性,12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感染國家德國(11例)、越南(8例)、新加坡及菲律賓(各4例)、澳大利亞及美國(各3例)、日本(2例)、挪威、柬埔寨、馬來西亞及泰國(各1例),另215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7月2日至8月1日。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你有「新冠壓力症候群」嗎?中醫盤點緩解焦慮 4 方法
新冠病毒為何導致腦部病變?感染專家說明 4 種致病機制
確診康復後又發燒、咳嗽!不是重複感染也可能「黴漿菌」釀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