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疫情經濟斷炊、兒虐事件增!販毒爸、八大媽深陷「惡循環」淪為浮萍家庭

疫情增加社會的衝擊,近年攜子自殺、狠父殺子、藥癮患者或同居人虐待兒童等社會新聞層出不窮,這些深陷兒童虐待的家庭,猶如浮萍般失去了援手支撐,需要借助社工多方面關懷、提供親子教養等方式,斷開惡性循環。

台大社工系主任、台灣司法社工學會理事長吳慧菁指出,面對精神障礙跟藥癮者家庭,往往僅針對「疾病」跟「犯罪」進行矯正,但其家庭跟孩子也會在過程中受到傷害與忽視,其中有兩名個案更是讓人心疼。

販毒爸入監無緣陪伴孩子

輔仁大學社工系助理教授陳怡菁指出,曾經有一位個案家庭,爸爸因販毒入監服刑,經過探訪發現他的家庭經濟條件不差,因為自己上一代靠販毒養家,賺取錢財,眼見老父親長期反覆出入監獄,又遇上重病,自己也開始加入販毒行列。

但因為從事販毒行業後,自己步入跟父親相同的後路,只要販毒後就會要跑路或者入監服刑,家中的幼兒在成長過程中,缺乏父親得陪伴,一但出監回家後,往往要塑造自己英雄式的形象回歸,以享樂式撒錢開銷,彌補對孩子的關愛。

透過社工與關懷網路進一步提供高風險家庭的服務救援後,使販毒的父親開始想起自己的童年後省思,「我真的要持續用這種方式不斷消失在孩子的生命中嗎?」並希望不要再複製父親販毒的後路。

八大行業媽被剝削養家

陳怡菁指出,過程中也有遇到一位女性個案,對於社工抱持很大的敵意,從不露面說話,而是透過男性友人嗆聲傳話,後來才發現這位媽媽扶養很多個小孩,且都是跟不同的對象生的,目跟人同居,為了養小孩她下海到八大行業工作。

在經由社工的關懷與引導下,母親也漸漸發現自己在八大行業工作,辛苦賺錢養家,卻仍不斷身處於被剝削的角色,必須配合八大行業公司多方面的要求,最後薪水所剩無幾,只能將小孩送到養母家扶養。

個案也開始省思,自己是否要用以這樣的人生繼續下去,「我雖然不是很好的母親,但我也不是沒人要的孩子,我不希望讓自己的小孩感覺到我拋棄他們。」進而有動力斷開工作的領域與高風險的處境。

衛福部心理司李炳樟科長、國衛院高齡研究中心許志成執行長,吳秀英主任秘書、輔大社工系陳怡青助理教授、台大社工系吳慧菁主任、實踐社工系韓意慈副教授、衛福部保護司張秀鴛司長。計者謝承恩攝影

高風險家庭孩子更需關懷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邀請台大社工系與輔仁大學社工系主持「風險家庭安全與照顧:領域建構與人才培育」議題,更從中分析不同個案所需,能夠結合社會局、家防中心、矯正中心等一線單位,然而從中預防風險更為重要。

陳怡菁表示,毒癮、藥癮或精神障礙案件,並非只要以醫療方式、司法方式進行治療、戒毒或懲治就足夠,每個個案背後都可能有一個家庭,並隱含「想要成為一個好父親、好母親的心情。」

因此該如何讓高風險家庭中的父母能夠正視問題,協助將來的兒子跟女兒能夠健康成長,回到社會中成為一份子,需要提供親職教養能力培訓、一站式社區服務和跨專業團隊,都是未來社工要培育專業的重點人才。

圖、文/謝承恩

延伸閱讀:
疫情導致失業率上升!長庚醫院研究預計增加2500名受虐兒童、注意 8 點受虐徵兆
高達5成寄養機構兒童終身患有精神疾病!創傷也會造成三高、肥胖
小時候受傷長大就會好嗎?台大社工教授:身體會幫你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