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拉又吐我是不是得了腸胃炎?腸胃炎會傳染嗎?依感染方式分為病毒性和細菌性兩大類,症狀、原因一次詳解

腸胃炎可說是最常見的消化道疾病,依感染類型又可分為病毒性和細菌性兩大類型腸胃炎。依據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統計,光是在 2015 年,全球就有 20 億人罹患腸胃炎,相當於全世界 26.8% 人口。基本上任何年齡層的族群都有可能感染腸胃炎,不過其中要特別注意,輪狀病毒、腺病毒、沙波病毒及星狀病毒導致的腸胃炎特別好發於 5 歲以下的兒童。

⚠️ 自我察覺!當有這些症狀請盡快就醫檢查

  • 痛的位置:整個腹部
  • 痛的時間:超過 2 天且每日超過 5-6 次
  • 痛的方式:絞痛
  • 伴隨症狀:噁心、嘔吐、發燒、腹瀉及脫水等
  • 好發族群:大人小孩都有可能
  • 可掛專科:胃腸肝膽科或家醫科或小兒科
病毒性腸胃炎與細菌性腸胃炎的好發季節

Heho整理包 症狀及原因

我為什麼會得腸胃炎? 如何傳染的?

腸胃炎主要是透過糞口途徑與飛沫傳染,除了因為食用被病毒、細菌汙染的食物而感染之外,接觸到患者曾使用的物品或嘔吐物,都可能受到感染,以下ˋ這些行為是造成腸胃炎的原因,生活中應盡量避免:

  1. 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前未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2. 生食、食用未煮熟的食物,或飲用未煮沸之開水。
  3. 出現嘔吐或腹瀉情形時,食用奶類製品。
  4. 夏日高溫時,食材未妥善保存。
  5. 與病人共享飲食、接觸到病人嘔吐物、排泄物,或患者接觸過的物品。

腸胃炎最好的預防方式便是維持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才能避免高傳染力的細菌、病毒快速傳播,影響自身與家人的健康。

我又拉又吐,是得了腸胃炎嗎?常見症狀有哪些?

有些人可能覺得腹痛、嘔吐、拉肚子,就覺得自己可能是腸胃炎,吃個胃藥、止吐藥或止瀉藥,或是禁食個幾餐就會好,但因引起腸胃炎的原因不同,還是有治療和照護上的區別,特別是後續照護和飲食調整很重要,因此別以為拉拉肚子就沒事,嚴重時還是得就醫診治才行。

腸胃炎常見的症狀:

  • 噁心
  • 嘔吐
  • 腹痛
  • 腹瀉
  • 發燒

症狀嚴重程度依受感染者身體狀況而不同,孩童、老年人及慢性病患的症狀較嚴重,多數成年人的症狀在 3~5 天內就會緩解,不過仍需要注意水分和電解質的補充。

臨床上,腸胃炎可以區分為「感染型腸胃炎」與「非感染型腸胃炎」:

  • 感染型腸胃炎:依據病原不同,可分為「病毒性」與「細菌性」兩種腸胃炎,兩者多以腹瀉、嘔吐、發燒為主,也是最為常見的腸胃炎類型。
  • 非感染型腸胃炎:指非透過外來病毒或細菌感染引發的腸胃炎,像是藥物毒性、食物毒素或暴飲暴食引發的腸胃炎。

病毒性與細菌性腸胃炎該如何區分?細菌性的症狀更為嚴重!

雖然腸胃炎症狀通常都是以腹瀉和嘔吐為主,依照致病源可分為病毒性和細菌型兩大類型,影響身體的程度也不盡相同,一般民眾較難自行分辨,還是需要透過專業醫師診斷,通常來說病毒性腸胃炎較容易有發燒和全身性的不適,而細菌性的症狀會來得更快速和劇烈,以下分別介紹兩大類型腸胃炎和差異:

病毒性腸胃炎

也稱為腸胃型感冒,病毒性腸胃炎盛行於一年四季,其致病病毒可能是諾羅病毒、輪狀病毒、腺病毒或星狀病毒,每年的冬天到隔年的春天是部分病毒性腸胃炎的活躍時期,像是諾羅病毒、輪狀病毒會在一年當中較冷的月份發生,而腺病毒則是一整年都會發生。其潛伏期為 1~3 天,主要症狀是腹痛、嘔吐、腹瀉、發燒、食慾降低、倦怠,有時會合併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大約會影響生活 2~3 天,一般以支持性療法來治療,患者需要補充水分、電解質,並且需要充分休息。

常見的病毒性(急性)腸胃炎多是諾羅病毒與輪狀病毒造成,其傳染力像感冒一樣強,依病毒的不同,臨床表現也有些許不同:

1. 諾羅病毒

  • 好發族群:大人、小孩
  • 症狀:噁心、嘔吐、腹痛為主,合併有頭痛、肌肉痠痛、發燒。

看更多:得諾羅病毒怎麼辦?症狀多久會好?需要看醫生嗎?小心一人得病全家遭殃

2. 輪狀病毒

  • 好發族群:5 歲以下的嬰幼兒
  • 症狀:大人的症狀上不明顯,小孩則以發燒、嘔吐、腹瀉為主。

3. 腺病毒

  • 好發族群:5 歲以下的嬰幼兒
  • 症狀:一般都是發燒、咽炎為主,流鼻水、痛也有,常合併中耳炎。春、初夏以合併結膜炎為多

4. 星狀病毒

  • 好發族群:5 歲以下的嬰幼兒
  • 症狀:水狀或黏液性腹瀉、噁心、嘔吐和發燒。

病毒性腸胃炎主要是透過糞口途徑傳播,也就是病毒從病人的糞便出發,中間經過不同種的傳染途徑,傳播到另一個人的口腔內,常見途徑有以下 3 種。

  1. 與病人分享食物、飲水、碗筷
  2. 接觸到病人的嘔吐物、排泄物或病人曾接觸的物體表面
  3. 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

若腸胃炎的症狀持續數日或病情更嚴重應盡快找醫師診治,且照顧者在與病人接觸時也要特別小心,需落實勤洗手、戴口罩等良好衛生習慣,降低感染風險,保障自己及家人的健康。

細菌性腸胃炎

細菌性腸胃炎常見的致病菌包含有腸炎弧菌、沙門氏桿菌、病原性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仙人掌桿菌及霍亂弧菌等,一年四季都有可能會,其中沙門氏菌和霍亂弧菌好發於季節炎熱的夏季,主要皆是因飲食受污染所引起,或沾到環境上的細菌沒洗手就進食而受到感染。

常見症狀

細菌性腸胃炎潛伏期約半天~5 天,症狀主要是腹痛、腹瀉、嘔吐、噁心、血便、膿便及脫水,嚴重的也會發燒,甚至解黏液便或血絲便,影響生活的程度較大,大約是 7~10 天,通常需要以抗生素治療。患者需要補充水分、電解質並充分休息。

項目病毒性腸胃炎細菌性腸胃炎
致病源諾羅病毒、輪狀病毒、腺病毒、星狀病毒、沙波病毒腸炎弧菌、沙門氏桿菌、病原性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仙人掌桿菌、霍亂弧菌
症狀嘔吐、腹瀉、胃痛、脫水、發燒、全身無力、肌肉痠痛嘔吐、腹瀉、腹痛、脫水、噁心、膿便、血便
整體症狀較輕微較嚴重
潛伏期1-3 天半天到 5 天
影響天數2-3 天7-10 天
怎麼辦補充水分電解質、多休息、視情況就醫補充水分電解質、多休息、視情況就醫
治療方法支持性療法抗生素治療
病毒性腸胃炎 VS. 細菌性腸胃炎 致病源及症狀比較
感染性腸胃炎分兩種!一圖看懂腸胃炎類型

看更多:一表看懂細菌性、病毒性腸胃症發作時該怎麼做

腸胃炎可能引起哪些併發症?

通常大多數的病人在適當的照顧後,都可以恢復健康,恢復所需的時間則依個人體質還有感染到的病原體而定。不過,當腹瀉或嘔吐的次數一天超過 8 次,即屬於中度或重度的腸胃炎,大部分感染者可以完全恢復,不會有長期後遺症。

對於那些因嘔吐或腹瀉流失體液及電解質,卻又無法補充的人,如嬰幼兒、年長者、免疫功能不良者及需要長期照護者,可能會因此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進而導致血壓降低、心跳變快、全身虛弱、頭暈,有時可能也會出現抽筋、心律不整、腎臟衰竭等症狀;嚴重者甚至容易出現腸胃出血、腸穿孔破裂、腹膜炎等併發症危及性命,需多加留意。

諮詢專家:
1. 疾病管制署預防醫師 林詠青
2. 中山醫大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 謝宗學
參考資料:
1. GBD 2015 Disease and Injury Incidence and Prevalence, Collaborators.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incidence, prevalence, and 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 for 310 diseases and injuries, 1990-2015: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5.. Lancet. 8 October 2016, 388 (10053): 1545–1602. PMID 27733282.
2. 亞東醫院肝膽胃腸科
3. 病毒性腸胃炎,衛福部疾管署。
4. 細菌性腸胃炎,衛福部疾管署。
5. 什麼是腺病毒?,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6. 國軍高雄總醫院
7. 新竹臺大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