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腸移植是所有器官移植中複雜且艱鉅的手術,每年全世界執行的個案數目約為100例,遠低於其他器官,其中需要移植的對象有六成為兒童,而大人的腸子較難以直接轉移到兒童身上,增加了手術的挑戰。
亞東醫院副院長、兒童外科醫師陳芸指出,臨床上曾看見罹患腸衰竭病人,或因腸阻塞切除的孩子,在飲食與營養上受到很大的限制,加上身體正在發育,需要多攝取營養,因此也讓小腸移植成為病人最後的一絲希望。
誰需要進行小腸移植?
需要小腸移植者包括「超短腸症」,例如成人小腸長度短於 50 公分、小孩小於 10 公分;還有先天性腸黏膜發育不良、腸衰竭,需要長期靜脈營養導致併發症,如肝功能障礙、主靜脈管道栓塞、反覆靜脈導管引發敗血症和經常性脫水等。
應及早接受小腸移植的評估。國際小腸移植醫學會也建議醫療院所,應早轉介腸衰竭病患接受小腸衰竭復健與移植評估,才能減少等候移植期間的病患死亡率並增加病患的存活率。
小腸移植存活率多少?
陳芸指出,小腸移植的困難度在於,但因為腸道的免疫系統很強、難度也高,對於移植後半年很容易發生急性排斥與伺機性感染,等順利出院後需要半年的縝密觀察,目前亞東醫院已完成超過 30 多例個案,病人五年整體存活率達75%。
另外台北榮總醫院腸移植醫學團隊也表示,腸移植受贈者嚴格的篩選條件,如通過移植評估、無任何惡性腫瘤及多團隊執行的能力,如居家全靜脈營養照護、移植團隊、術後照顧、內視鏡專科與病理科缺一不可,讓腸移植手術挑戰更大。
兒童小腸移植要等多久?
陳芸分享,過去曾經遇過一名六歲男童因為腸子扭轉壞死,切除之後失去小腸,只剩下十二指腸與大腸結腸連結,等了一年多才等到小腸移植的機會,等待期間需要定期回家施打營養針,體力也比較不好,所以小一就休學,非常辛苦。
「因為兒童腸道是小的,大人捐贈的腸子對他來說會太大,腹腔無法關起來,所以要等到符合兒童的尺寸器官很有難度,機率也更低,事後還要透過血型和多種身體條件都要符合才有移植的機會。」
雖然目前臨床上的腸移植個案數,相較其他器官案例少,但以小腸移植來說,至少都一年多起跳,甚至也有等到五年、六年更久的個案,移植後也需要持續吃抗排斥藥,並且更細心照料避免有併發症的發生。
文/謝承恩 圖/巫俊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