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親子, 親子焦點, 焦點新聞, 嬰兒疾病醫療, 學齡前疾病醫療, 幼兒疾病醫療, 嬰兒健康(0歲), 幼兒健康(1-2歲), 學齡前健康(3-6歲), 健康醫療
「人類間質肺炎病毒」進入大流行?吳昌騰:父母別擔心,hMPV 不是小孩殺手
日前兒科醫師示警,近期小朋友之間流行「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MPV)」,它和呼吸道融合病毒(RSV)一樣,都可能造成上呼吸道及下呼吸道的感染,甚至被稱為「小孩呼吸道殺手」,讓家長十分擔心。究竟這支病毒有哪些症狀?和其他病毒有何差異?小孩感染需要擔心嗎?家長們別慌,兒科醫師一次詳解所有問題。
新冠疫情趨緩之際,兒科門診流行什麼病毒呢?除了腸病毒、腺病毒以外,最近「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MPV)」也是兒科醫師們關注的重點之一。這些病毒都可能造成孩子發燒,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也觀察到,最近兒童急診常見發高燒、發燒時間長的孩子,雖然有共同症狀,但病毒之間仍有不同之處。
近期兒童常見病毒症狀、流行期一覽
病毒 | 症狀 | 流行期 |
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MPV) | 以上呼吸道症狀(流鼻水、咳嗽)為主,特別伴隨高燒的表現。有可能引起下呼吸道症狀,如細支氣管炎、肺炎。 | 每年 3 月開始到春天期間。 |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 | 同樣以上呼吸道症狀(流鼻涕、打噴嚏和咳嗽)為主。有可能引起下呼吸道症狀,如細支氣管炎、肺炎。因此可能出現喘鳴及呼吸急促等情形。 | 每年冬天開始至隔年 3、4 月。 |
流感 | 不單純只有上呼吸道症狀,還可能伴隨頭痛、喉嚨痛等。 | 11 月開始病例逐漸上升,流行高峰期多自 12 月至隔年 3 月。 |
鼻病毒 | 上呼吸道症狀,像流鼻涕、打噴嚏和咳嗽。 | 一年四季都有,尤其每年 3 到 5 月(春季及秋季)。 |
腸病毒 | 高燒、手、腳口腔黏膜出現紅疹和水泡。 | 約每年 3 月底、4 月初開始進入流行季,近期單周門診已破萬人次,疾管署預計近期可能達到高峰。 |
腺病毒 | 發燒為主,還可能眼睛發紅、喉嚨痛。 | 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 |
新冠肺炎 | 以輕症來說,上呼吸道症狀、發燒反而不是那麼明顯。 | 近年流行的病毒,現在多以輕症表現。 |
人類間質肺炎病毒跟 RSV 差在發燒,5 族群要特別小心
過去民眾對呼吸道病毒的認識,幾乎都集中在 RSV 上,吳昌騰指出,人類間質肺炎病毒其實是第二常見的呼吸道病毒,臨床表現與 RSV 十分相似,都會有上呼吸道症狀,亦有機率引發細支氣管炎、肺炎等。「不過 hMPV 比較特別的是,患者還可能高燒 3 至 7 天,後續要注意有無造成脫水、尿量減少等,另外併發中耳炎、肺炎等風險也比較高。」
吳昌騰指出,「與早期新冠肺炎相比,hMPV 殺傷力當然比較弱,更多是擔心後續合併肺炎鏈球菌等感染的問題。」尤其有 5 個族群需要特別小心 hMPV 病毒的攻擊,包括:
- 早產兒
- 5 歲以下嬰幼兒(尤其 1 歲以下嬰兒)
- 擁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
- 慢性呼吸道疾病(包含氣喘、慢性阻塞肺疾病)
- 免疫疾病或癌症的孩子
家長好恐慌!人類間質肺炎病毒進入大流行?
至於家長最擔心人類間質肺炎病毒是否進入大流行,吳昌騰認為,嬰幼兒感染仍以 RSV 為主,按照國外統計,hMPV 每年流行率約介於 1.5% 到 3%。過去 hMPV 通常被當作一般感冒處理,患者發燒 2 至 5 天就沒事,只是近年可能受免疫負債影響,兒童體內缺少抗體,孩子臨床表現才變得相對嚴重。
不過以急診的角度觀察,吳昌騰認為近期可能還是以腸病毒造成重症的風險高一些,雖然 hMPV 具有一定威脅性,但如果孩子本身身體健康,家長也對其身體狀態有所警覺,像發現孩子病懨懨、發燒了好幾天遲遲沒退燒,立即前往醫療院所診治。透過支持性療法,如讓孩子吃退燒藥、多補充水份、使用霧化治療等,其實就可以痊癒,父母不需太焦慮。
吳昌騰補充,hMPV 傳染方式包含飛沫、直接、間接傳染,現在口罩解封,孩子多在同個空間中群聚,也容易造成病毒的傳播。因此預防上還是建議戴口罩、勤洗手與環境消毒。他也提醒,一定要特別注意小朋友手部衛生,吃飯前一定要洗手,在未清潔的狀況下,別讓手觸碰到眼口鼻,才能遠離疾病的發生。
文/陳韋彤 圖/雷思瑜
延伸閱讀
腸病毒又流行了!嘔吐腹瀉是感染腸病毒嗎?兒科醫師解答「症狀迷思」
腸病毒急診數攀升!防幼兒染病怎麼做?教孩子落實 5 步驟、5 口訣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