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感染病毒小腿痛到不想走路?兒科醫師:急性肌炎與社區流行五大病毒有關

最近社區中流行著 5 大病毒,不僅引起呼吸道感染,兒科急診醫師也發現,有些病童出現小腿痛到無法走路的情形,這在過去並不常見。原來是感染病毒後引起的急性肌炎,醫師提醒,流感病毒、新冠病毒、腸病毒都可能導致肌肉發炎。

「醫師,我的小孩今天小腿痛,不想走路。」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分享,最近門診出現 3 位有相同症狀的病童,年齡介於 5 至 8 歲,分別來自不同家庭,主訴都是「孩子前幾天有發燒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今天開始小腿酸痛,不想走路。」見孩子無法走路,爸媽都很緊張,有些病童更是痛到需要家長抱著來就診。

病毒引起急性肌炎,讓病童小腿痠痛、難以行走

原來這些病童是感染病毒後引起的急性肌炎,甚至併發橫紋肌溶解症。吳昌騰說明,感染流感病毒、新冠病毒、腸病毒(克沙奇 A 型)等都可能引起急性肌炎,這也跟目前社區流行的五大病毒不謀而合,分別是新冠病毒、A 型流感、副流感、hMPV 及腸病毒(克沙奇 A 型)。

其中最常見的是流感併發急性肌炎,急性肌炎大多發生在兒童流行性感冒後,通常經過 1 至 4 天後,發燒、喉嚨痛等前驅症狀會慢慢改善與緩解,但卻開始出現兩側下肢的肌肉疼痛的狀況,部位以小腿肌群較常見,其次是大腿肌。當病童活動時,雙腳疼痛加劇,即使能走路,也會有步態異常。

吳昌騰醫師說明,感染流感病毒、新冠病毒、腸病毒(克沙奇 A 型)等都可能引起急性肌炎。

病童感染流感後,若出現病毒性感染合併急性肌炎現象,可能是病毒直接侵犯肌肉引起發炎,也可能是經由免疫系統的反應所致。吳昌騰補充,如果免疫系統的反應過度激烈,病毒也會侵犯大腦、腎臟、心臟。他也強調,不是只有流感引起肌肉痠痛,新冠病毒、腸病毒等也都可能是致病原,兒科醫師需要更謹慎判斷。

肌肉發炎應多休息、補充水分,後續抽血追蹤 CPK

如何確定孩子是否肌肉發炎呢?吳昌騰表示,有安排 3 名病童進行抽血檢驗,報告顯現出肌肉酵素(CPK)上升到 2000 多~4000 多,因此可判斷他們都是得了「病毒感染併發急性肌炎」,並形成「橫紋肌溶解症」。一般 CPK 小於 1000 才是正常值。他補充,若 CPK 大於 1000,可以診斷為橫紋肌溶解症,需要安排住院;若 CPK 大於 5000,則需要積極治療,以免急性腎傷害。

吳昌騰建議,如果病童感染的病毒量較大引起肌炎,出現肌肉疼痛現象時,早期可以多休息、多補充水分,醫師也會給止痛藥減輕疼痛;如果比較嚴重,必須住院接受抗病毒治療及點滴治療,抽血追蹤 CPK 及肌肉發炎的狀況。過去感染病毒引發急性肌炎的案例並不常見,最近病例增加,可能也與流行多種病毒有關,父母、醫師都需關心重視。

文/陳韋彤 圖/孫沛群

諮詢專家: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
文章授權:來講兒科急診的 543 – 吳昌騰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