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在19世紀被稱為白色瘟疫,在當時每7人就有1人死於結核病,也是小說中紅顏薄命美女容易感染的疾病。而德國的細菌學家Robert Koch,發展了完整的研究細菌學理論,使他成為「細菌學之父」,並發現「結核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在1905年獲頒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小說中的美女的紅顏薄命 是因為罹患了白色瘟疫
Dubos是美國已故的著名細菌學家,他同時也是暢銷書THe White P1ague(白色瘟疫)的作者。在書中,他提到了我國清朝乾隆年間的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中的女主角-林黛玉,並指出書中描寫林黛玉臉色蒼白及瘦骨嶙峋,還且在不斷地咳嗽及吐血後香消玉殞,林黛玉的症狀正是肺結核病患者的症狀,在19世紀,約7人就有1人死於結核病。而在中古世紀的歐洲,結核病更是造成了1/3以上人口死亡的可怕傳染病。
除了小說中的女主角以外,獨裁者希特勒、鋼琴家蕭邦、文學家魯迅,甚至是前總統李登輝都罹患過肺結核。它的初期症狀有發燒、咳嗽、疲倦、嘔吐等,須到醫院做胸部X光檢查,才能發現自己是否罹患肺結核。
肺結核的症狀 其中開放性肺結核可能傳染親友
肺結核的症狀可能包含胸痛和長時間帶痰咳嗽,而約有25%的人可能不會表現狀。而就傳染性而言,又分為「開放性」和「非開放性」兩種,前者是指病人痰內找得到細菌,且傳染性較高,若親友和開放性肺結核病患接觸,就也會罹患肺結核;而後者為是指患者痰內找不到細菌,且傳染性較低,主要是藉著空氣傳染。
在極為罕見的肺結核患者中,會發現感染侵蝕到肺動脈和雷斯莫森氏動脈瘤,導致大量出血。肺結核可能演變成慢性疾病,並導致上肺葉產生大疤痕。在19世紀的歐洲,人們普遍認為結核病是遺傳性疾病,細菌學之父Koch發現了肺結核元凶是結核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也開啟了後續治療肺結核之路。
1905諾貝爾生醫學獎:細菌學之父Kock發現結核病元凶是結核分枝桿菌
Koch在1870自願參與普法戰爭擔任軍醫,當時炭疽病(Anthrax)在Koch的駐紮地區流行,當時已有科學家從炭疽病中分離出炭疽桿菌,但無法確認炭疽桿菌是致病原,於是Kock分別將健康小鼠體內的血和感染炭疽病小鼠體內的血注入健康實驗小鼠,前者仍保持健康,後者則也感染炭疽桿菌而死,因此證明了炭疽桿菌就是炭疽病的病原體,並制定了一套尋找傳染病源的Koch’s four postulates(kock法則)。
Koch’s four postulates(kock法則)認為,在健康者身上找不到病原菌,但在帶病體上可以找到大量致病病原菌;而致病病原菌可以在帶病體分離出來,並可在適合的培養基上生長,所培養出的病原菌可以再次感染健康者,被感染的人可以透過先前的分離方式,培養出一樣的病原菌。
Koch利用此種方法找到炭疽桿菌後,又發現結核病的病原菌為結核分枝桿菌,獲得了1905年的諾貝爾生醫學獎,而kock法則更幫助發現白喉、傷寒、肺炎、淋病、腦炎、痲瘋病、腺鼠疫、破傷風和梅毒等病原體,對後世影響深遠。
由於百年前Koch的努力、發現結核病病原,使得目前醫學界已經找到對抗結核病有效的藥物,只要服用6~9個月,基本上就可以治癒,使現在的結核病也不再是當時的「死亡疾病」了。
延伸閱讀
文/黃聖筑 圖/許嘉真